而且,她的美貌在艺术圈这个更加开放、甚至有些狂放的环境里,同样引人注目,甚至带来了另一种麻烦。总有自诩风流的男同学或所谓的“艺术家”试图接近她,用她听不懂的吉语或蹩脚的英语说着调情的话,让她不胜其烦,只能更加沉默地躲在自己的画架后面,用冷漠筑起围墙。
她的经济比沈懿更拮据。
虽然沈懿将一部分资金分给了她,但艺术材料的昂贵超乎想象。她不得不挤出时间去中餐馆打工洗盘子,或者做模特——当然是那种纯艺术的素描模特。每次脱下衣服,在陌生审视的目光下保持一个姿势几小时,对她而言都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但她咬牙忍着,这是她选择的代价。
……
晚上,沈懿常常抱着一本厚厚的吉语词典,对着课本苦读。她要尽快融入这个社会,韩建轩那边还有任务要做呢。
生存的本能逼迫她以惊人的速度学习。她利用一切机会抓住教授或助教提问,哪怕问题很初级。
她强迫自己参加小组讨论,即使一开始只能说出零散的单词,她甚至去旁听本科生的吉语医学入门课程,从最基础的学起。
日子在磕磕绊绊中流逝。
博林漫长的冬天来了,昼短夜长,阴冷潮湿,更加重了异乡的孤寂感。
沈懿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她要在这里汲取最顶尖的现代医学知识,她要打通语言关,她要变得更强。
博林冬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空气中仍残留着刺骨的潮湿。
她的生活已被吉语医学词汇和繁重的课业填满,她像一块贪婪的海绵,拼命吸收着一切,语言关虽依旧艰难,但已能勉强跟上教授的节奏,不再是最初那般完全置身迷雾。
就在她逐渐适应这种高强度学习节奏时,一个来自国内的加密信息,通过韩建轩提供的特殊渠道,悄无声息地抵达了她那部看似普通的手机上。
信息内容极其简短,甚至有些莫名其妙:“明日14:00,博林自然历史博物馆,矿物岩石展区,‘铁陨石’展柜左下角缝隙。取一物,送至选帝侯大街‘卡普里’咖啡馆,第三张靠窗圆桌,桌下黏贴。完毕清除所有痕迹。”
没有问候,没有解释,只有清晰的时间、地点和指令。
沈懿的心跳微微加速,但面色依旧平静如常。她关掉信息,启动自毁程序,看着那行字在屏幕上消失无踪。
她知道,她的第一个考验来了。韩建轩并没有给她太多适应的时间。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取东西,送东西,甚至不需要与任何人直接接触。但在一个完全陌生、语言尚且不通的异国城市,完成一次秘密的信息传递,其中蕴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足以让任何一个新手感到窒息。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如同计算机般处理着任务信息。
她立刻打开电脑,搜索博林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官网。查看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展区分布图。她仔细研究官网提供的虚拟导览和平面图,将矿物岩石展区的位置牢牢刻在脑子里,甚至放大图片,试图提前熟悉那个区域的布局和“铁陨石”展柜可能的样子。选帝侯大街是柏林着名的购物大道,她回忆着上次路过时的印象,“卡普里”咖啡馆……需要确认具体位置和内部布局。
从夏洛滕堡的住处到博物馆,乘坐地铁需要多久?博物馆内人流如何?找到目标展柜需要多少时间?从博物馆到选帝侯大街的咖啡馆又需要多久?她精确计算着每一段路程可能耗费的时间,预留出充足的余量以应对突发状况。任务要求下午两点,这意味着她需要请假或逃掉下午的课程。
取东西时被人看到怎么办?东西不在那里怎么办?咖啡馆的指定位置有人怎么办?被发现跟踪怎么办?她冷静地设想着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并思考着应对策略。沉默,离开,混入人群,利用环境……她甚至考虑了如果发生最坏情况,如何在不暴露自身的前提下“失手”。
她不需要特殊工具。普通的深色大衣,围巾就可以遮挡部分面容,也符合冬季着装,一双便于行走的平底鞋。一个容量适中的帆布包,里面放着课本和笔记,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学生。她检查了口袋,确保里面有零钱、公交卡,以及……一枚小小的、不起眼的镜子,可以用来观察身后。
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出门,书包里装着医学书,神情自若地去学校上了上午的课。午休时间,她没有去食堂,而是直接乘坐地铁前往博物馆。
博物馆内光线偏暗,人流不算太多,但也三三两两。沈懿买了票,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径直走向矿物岩石展区。巨大的水晶、斑斓的矿石在射灯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她放缓脚步,看似随意地浏览着展柜,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标签。
找到了!
那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展柜,里面陈列着一块黑黢黢、表面有着熔蚀坑的铁陨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