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掂了掂大骨,好东西,递给明三让他将骨头砸开,俩人将车上东西卸下来。拿起车上一根长有1.5米大手指粗细铁棍,一头有个拐七字把手,另一头打成四棱的尖头,闪着幽光,看着就是新打的,入手还挺沉!海洋解释这是治安科今年收上来一直放仓库里没用过,自己看着挺适合就拿来用,还有手抄网和搅网,这事办的王泽挺满意!
卸完东西,让明三看家执勤,烧两大锅热水,他有用!然后和海洋将工具扔车子上出院,永定河出河口离村子就二里地不到,天气冷,村里也没什么人出来,都在家猫冬。
来到河边,看着低矮的冰面,对比水位正常时留下的痕迹,干旱导致水平面下降两米多,放眼看过去,最宽处也就二十多米,冰面零星有些冰窟窿,看来有人来打过鱼,就是不知道收获怎么样。
找了个水流舒缓,深度够的地方放下工具,没用海洋伸手,这种活他一个手指不全的人干着费劲,吭哧吭哧开凿,别说,这个铁冰川还真上手,凿了个直径六十公分左右的冰洞,海洋用铁锹收出碎冰,俩人合力没一会就凿穿了,冰层二十多公分厚,用搅网滤出冰块,一探底,最少有两米多深度。搅了几下,还真有鱼,不过不多还都不大,有收获就好!
脱掉大衣,让海洋回去用大桶装热水过来,他提着工具继续凿,分别间隔二十米左右有凿了四个冰洞才停手,出了一身汗,不过还是把大衣披上,着凉受风可就不好了,自己还年轻来着。点了一根烟还没抽完,海洋推着装热水的大桶回来了,虽然盖着盖子,还是热气腾腾的,王泽上前帮忙将车子推到冰面上冰洞旁边,用水瓢舀了几瓢热水倒进冰洞,如此反复直到热水用完才停下,给海洋扔了根烟解释道“冬天水里鱼因为气温低,再加上缺氧,不爱游动和进食,咱们打了冰窟窿倒热水增加氧气摄入,还能使得冰窟窿周边温度高一点,鱼感受温度刺激容易聚到一起,能弄多少鱼,一会就知道了!”
等了十来分钟,王泽提着抄网和搅网来到冰洞旁,把搅网伸进水里左右搅动,感觉到手上受力,放下心来,有鱼!感觉差不多了,用力提网,还挺重,待到出水时,俩人兴奋不已!鲫鱼,黑鱼,马口,还有条一斤多鲤鱼满满一兜。这下来劲了,直接甩到车上,要不一会也是冻住,省的再拣。扒拉一下倒出来的鱼,有几条背鳍带刺的手指长的小鱼引起王泽注意,这玩意怎么那么像多刺鱼咧?几十年后这个好像都快干绝种了,最后整成保护种类了。算了,现在可没人在意这个,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俩人干了快两个钟头,见鱼少了才停手,看着车上鱼获高兴不已,这得一百五六十斤了,还有两只两斤多重的甲鱼,不知道怎么卷上来的,一只三斤多重的翘嘴,几条鲤鱼,最大的都不到二斤。王泽肯定里边有大鱼,不过家伙什不凑手弄不上来,这收入也不错,俩人收拾完推车子往回赶。
在村口碰到村长和支书不知在商量什么,见二人收获不少也是一阵惊奇,但也只是惊奇,鱼这东西没油是真难吃,而且费劲巴拉去凿冰捕鱼还真没几个愿意干,能打上来多少不说,光是费那力气不知道得多吃几个窝头才能补回来。王泽给俩人每人送了条鲤鱼,客气几句,俩人推辞不得只好接了。聊了两句,王泽叮嘱说那边凿了冰窟窿,虽然自己走的时候四周堆了冰块,但还是告知村长让村里孩子小心些,别没等冰冻结实去那边掉下去就不好了。村长点头表示知道了,夸赞他这后生心眼好!
回到驻地,发好面的明三见师父和陈哥打回这么多鱼,乐颠端出大盆按大小分开,鲤鱼,黑鱼,鲢鱼,马口,多刺鱼,老头鱼,翘嘴,麦穗,骨头鱼,白瞟,泥鳅等种类真不少,除了那俩甲鱼和几条大的留一边,让海洋走的时候带回分局,泥鳅和老头鱼单独放,到时候回去酱焖,老头就爱这一口!其他小的都收拾了。
趁这功夫王泽用大骨和海带煮了一大锅汤。把饼子贴上,其实最好是杂鱼锅子或者乱炖然后溜边贴饼子,这样的饼子能吸收锅里汤汁味道更香,不过锅太小,分做几锅还费油,只能放弃!等到把鱼收拾完,三人直抻腰,鱼按斤算不多,按条可就不少了,看着时间来得及,把辅料准备好,葱姜蒜,干辣椒,小园大棚摘回来的青辣椒。有人说做鱼尽量不放蒜,王泽觉得这也分什么种类和做法,像是蒸鱼和熬汤最好不放,其他看个人口味。
洗锅烧干倒入少量油,将铁锅四周淋均匀,沿着锅边撒入盐面,防止沾锅,如果油多炸制就没这么麻烦了,让明三压住火头,将洗干净的杂鱼慢慢平铺铁锅,这个时候不要急着翻动,等将鱼的水分烤干再翻动不会碎。这么多鱼收拾完都有百十斤,既然做一次就都做了,得分三锅,做两锅受热不均也摊不开。由于中午等着吃也没腌制,不过炒的话也没必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