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曹操,极有野心,其根基在兖州,且经过几年稳固发展,目前正是兵精粮足,估计不久将欲报先前曹嵩被杀,夏侯惇被斩之仇,不可不防!”
顿了顿,沮授补充道:“若要保险,可令甘宁率水军沿黄河布防,在平原、乐安一带打起旗号,虚张声势。袁绍见我军已有防备,必不敢妄动。”
成大器沉思片刻,点头道:“公与所言有理。袁绍优柔,只需设防得当,便可无虞。曹操奸雄也,不可不防。”
他目光一凛,沉声道:“传我将令,即日起,全军备战,三日后出兵淮南,讨伐袁术!”
“诺!”堂内众人齐声应道,声震屋瓦。
成大器目光扫过众人,开始调兵遣将:“沮授!”
“属下在!”
“你总揽青、徐内政,务必保证后方稳固。赋税征收、民夫调度、灾病防治,皆由你统筹。”成大器沉声道,“陈群,你辅佐公与,主掌律法、人才选拔,莫让内政有半分差池。”
陈群出列应道:“属下遵命!”这位白面书生拱手时,眼中带着几分郑重——他深知,大军出征,后方安稳便是最大的底气。
“糜竺!”
“属下在!”糜竺一身富商打扮,却毫无市侩气,反而透着精明干练。
“你掌管粮草辎重。青州粮仓的粟米、徐州盐场的盐巴、彭城铁矿的铁器,需在三日内尽数装车,随大军押送。另备足伤药、布匹、马料,沿途设置粮站,确保大军日行百里,粮草不断。”成大器盯着他,“此事关系全军生死,万不能出纰漏。”
糜竺躬身道:“主公放心,属下已命人清点库藏,青州的一百二十万石粟米,将分三批押送,第一批三十万石,明日便从北海启运。盐巴、铁器也已打包完毕,定不耽误大军行程。”
成大器颔首,又看向张燕:“张燕!”
这位曾是黑山军首领的将领,如今铠甲锃亮,不复当年草莽气:“末将在!”
“你率三万马步军驻守平原。”成大器指向地图上的平原郡,“此地与袁绍的冀州隔黄河相望,是我军北侧屏障。你要沿黄河筑起烽火台,每日派斥候巡查,若袁绍有异动,立刻点燃烽火报信,同时死守城池,不得让敌军越雷池一步。”
张燕抱拳道:“末将明白!定叫袁绍寸步难进!”
“臧霸!”
“末将在!”臧霸身材魁梧,腰间挎着两柄短刀,声音洪亮。
“你率五万精兵驻守泰山。”成大器沉声道,“泰山是徐州通往兖州的要道,曹操若想袭我后方,必从此过。你要依托泰山关隘,多设滚石、陷阱,再派五千精兵在山间游击,扰其粮道。记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守住泰山便是大功。”
臧霸咧嘴一笑:“主公放心,末将在泰山待了十余年,哪条山沟能藏人,哪块石头能滚山,闭着眼都知道。曹操要是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
“甘宁!”
“末将在!”甘宁一身水军铠甲,眼神桀骜。
“你率水军两万,战船八十艘,扼守黄河、济水交汇处。”成大器道,“一方面要配合张燕守平原,在黄河上巡逻,防止袁绍水军偷袭;另一方面要盯住下游,若有敌军从水路来袭,立刻迎击。每日打起大旗,让沿岸势力看看我军水师的威风。”
甘宁抱拳,声如裂帛:“末将遵令!定让黄河水面,只认我军旗号!”
部署完防御,成大器又点到张绣:“张绣!”
“末将在!”张绣身着银甲,面容冷峻,正史宛城之战让曹操吃尽苦头的猛将。
“你率两万步军驻守北海。”成大器道,“北海是青州东部门户,亦是粮草转运的要地。你要确保北海城防稳固,同时接应糜竺的粮队,莫让粮道在你境内出任何差错。”
张绣沉声道:“末将遵命。”
“徐晃!”
“末将在!”徐晃虎背熊腰,手持一柄重斧,气势沉稳。
“你率五万马步军驻守彭城。”成大器指向地图上的彭城,“此地是徐州中枢,连接南北,既是后方,也是大军回援的枢纽。你要整顿城防,操练兵马,若兖州、豫州有异动,立刻出兵拦截。”
徐晃抱拳道:“末将定守好彭城,为主公守住退路。”
“于禁!”
“末将在!”于禁身材中等,却透着一股严谨之气,是练兵的好手。
“你留在青、徐交界,负责招募新兵。”成大器道,“从流民和各县子弟中择取青壮,每月至少招五千人,按锐士营的标准训练。三个月后,需练成两万新兵,随时准备补充前线。”
于禁躬身道:“属下明白。定按主公标准操练,绝不让新兵拖后腿。”
“张合、高览!”
两位新投效的河北名将一同出列,齐声应道:“末将在!”
“你二人各率一万精骑,组成巡查队。”成大器目光锐利,“大军出征后,粮道从青州到淮南,绵延数百里,最是易遭劫掠。你二人分东西两路,每日巡查粮道,遇有盗匪或敌军袭扰,立刻剿灭。若遇紧急情况,可调动沿途守军协同,务必保证粮草辎重一日不差地送到前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