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血,将天际浸染成一片暗红。曹操大军宛如黑色的洪流,汹涌而至,铁蹄踏过之处,扬起漫天烟尘,遮蔽了残阳最后的余晖。彭城城墙巍然耸立,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砖石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幽光,仿佛是岁月镌刻的沧桑印记。城头上,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徐”字大旗迎风招展,似在宣示着守城者的决心。
徐晃身披精铁打造的战甲,每一片甲叶都经过精心打磨,在阳光下折射出森冷的光芒,犹如一层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腰间的长剑剑柄缠着暗红的丝绦,随着微风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征战岁月。他身姿挺拔如青松,屹立在城头,目光如炬,死死盯着远处那随风招展的“曹”字旌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曾经,徐晃也是皇甫嵩麾下的一员猛将,那时候,他跟随皇甫嵩征战,诛杀董卓,力保长安,一心只为护佑汉室江山。在那些烽火连天的日子里,徐晃与众多志同道合的将士并肩作战,洒下热血,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战。然而世事无常,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如今他却成了成大器麾下的得力大将,与昔日或许有过交集的战友站在了敌对的阵营。
曹操骑着一匹通体漆黑、高大神骏的战马,缓缓来到阵前。那黑马四蹄稳健,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沉稳而有力。曹操望着城上的徐晃,眼神复杂,心中五味杂陈。昔日,他们或许也曾并肩作战,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共同为匡扶汉室而拼搏,洒下热血,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如今,却因立场的不同,走到这般境地。他忍不住大声喊道:“公明,昔日你我并肩作战,出生入死,共扶汉室,为何要弃皇上而去,投靠成大器?”那声音饱含着不解与惋惜,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仿佛带着无尽的遗憾。
徐晃声如洪钟,回应道:“丞相,有理了。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成将军礼贤下士,心怀天下,志在拯救黎民于水火。徐晃愿为其效命,共创大业!”他的话语坚定有力,字字句句都透着对成大器的认可与追随的决心。在徐晃心中,成大器有着非凡的领袖魅力和宏伟的抱负,能够带领众人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曹操站在军阵之前,望着眼前高大的彭城城墙,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长叹一声,那叹息声在喧嚣的战场上显得格外沉重,仿佛承载了他所有的不甘和无奈。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城墙,最后停留在城墙上那面随风飘扬的旗帜上。那面旗帜代表着彭城的守军,也代表着他此次攻城的阻碍。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这丝失望如同黑夜中的闪电,短暂却异常耀眼。然而,曹操并没有让这丝失望在他心中停留太久。他猛地一挥手臂,仿佛要将那丝失望彻底甩开。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战场上回荡:“攻城!”
这两个字如同军令一般,霎时间,战鼓如雷鸣般震天响起。激昂的鼓点仿佛敲在每一个曹军士兵的心头,让他们的血液都沸腾起来。曹军士兵们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呐喊着涌向彭城城墙。前排的士兵们手持盾牌,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抵御着城上可能落下的箭矢和石块。他们步伐整齐,齐声高呼,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气势,仿佛要将城墙冲垮。
士兵们扛着沉重的云梯,脚步匆匆,他们的步伐虽然有些踉跄,但却异常坚定。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敌人的心脏上,带着无尽的杀意。他们一边跑,一边高喊着口号,那口号声在战场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声浪,震慑着城墙上的守军。“破城!破城!”的呐喊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天空都撕裂。
与此同时,弓箭手们在后方迅速张弓搭箭。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动作娴熟而迅速,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精准。随着一声令下,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地射向城上。箭矢在空中呼啸而过,带着凌厉的风声,仿佛要将城墙上的守军撕裂。一时间,天空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乌云压城,遮天蔽日。
城头上,徐晃率领的守军们毫无惧色,他们冷静地应对着曹军的猛烈攻势。随着一声令下,石块和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地从城墙上倾泻而下,仿佛一场猛烈的冰雹风暴。这些石块和箭矢带着巨大的冲击力,狠狠地砸向攻城的曹军,发出阵阵沉闷的撞击声。有的曹军士兵被石块击中,瞬间倒地不起;有的被箭矢射中,痛苦地呻吟着。
与此同时,滚木礌石也从城头呼啸着滚落下来,它们像巨大的炮弹一样,带着雷霆万钧之势砸向城下的曹军。每一块滚木礌石都重达数十斤,一旦砸中曹军,必定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曹军士兵们惊恐地尖叫着,试图躲避这些致命的攻击,但往往只是徒劳。有的士兵被滚木撞倒,身体被压在下面,发出凄惨的叫声;有的被礌石砸中,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战场上,惨叫声、呐喊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恐怖的交响乐。这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彭城都撕裂开来。彭城瞬间被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让人作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