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徐荣一声令下:“射!”
大军的进攻正式开始。弓箭手们松开手指,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漫天飞蝗,又如倾盆大雨般射向柳城的城墙。箭矢划破空气,发出“嗖嗖嗖”的尖锐声响,遮天蔽日,瞬间便笼罩了整个城头。
乌桓士兵早有准备,纷纷举起手中的皮盾抵挡。“叮叮当当”的声响不绝于耳,箭矢撞击在盾牌上,火星四溅。不少箭矢力道十足,穿透了皮盾,射中了后面的士兵;还有些箭矢越过盾牌的缝隙,射中了躲闪不及的乌桓士兵。一时间,城头上惨叫声此起彼伏,不少士兵被箭矢射中要害,惨叫着从城墙上摔落下来,重重地砸在城墙下的土地上,瞬间没了声息。
第一轮箭雨过后,城墙上的乌桓士兵倒下了一片,剩下的士兵也有些慌乱,但在军官的呵斥下,很快便稳定了心神,继续举盾防御,同时也开始组织反击,箭矢朝着汉军步兵方阵射来。
汉军步兵早已举起铁盾,组成坚固的盾墙,乌桓士兵的箭矢大多被盾牌挡住,只有少数箭矢射中了方阵边缘的士兵,造成了轻微的伤亡。
徐荣见第一轮箭雨收效显着,立刻下令:“步兵继续逼近,架梯攻城!”
汉军步兵接到命令后,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很快便抵达了城墙之下。他们放下手中的铁盾,将携带的云梯迅速架起。这些云梯皆是由坚固的木材制成,顶部装有铁钩,一旦搭上城墙,便牢牢固定住,难以撼动。
士兵们一个个奋勇争先,顺着云梯向上攀爬,手中紧握短刀,眼神中带着悍勇。城墙上的乌桓士兵见状,立刻展开了拼死抵抗。他们搬起预先准备好的滚石,朝着攀爬的汉军砸去。巨大的滚石从城墙上滚落,带着呼啸的风声,一旦砸中士兵,便是骨断筋折的下场。不少正在攀爬的汉军士兵被滚石击中,惨叫着从云梯上摔落,当场身亡。
紧接着,擂木也被推了下来。这些擂木皆是数丈长的粗壮树干,被乌桓士兵从城墙上推下,顺着城墙滚动,撞击着攀爬的士兵和云梯。不少云梯被擂木撞断,攀爬的士兵纷纷坠落。还有些乌桓士兵点燃了火把,朝着下方投掷而去,火把落在云梯上,很快便燃起了熊熊大火,阻止汉军攀爬。
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滚石擂木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城墙之下,汉军士兵前仆后继,不断有人倒下,但也不断有人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攀爬,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城墙上的乌桓士兵也杀红了眼,用尽各种手段抵挡,双方陷入了惨烈的拉锯战。
徐荣立于阵前的高坡之上,身后的中军大旗迎风招展。他手持马鞭,冷静地观察着战局,眉头微微皱起。他看到大军士兵虽然勇猛无畏,悍不畏死,但柳城的城墙高大厚实,防御工事完备,乌桓士兵的抵抗也十分顽强,一时之间难以攻破。城下的汉军士兵伤亡逐渐增多,云梯多次被敌军摧毁,进攻陷入了僵局,徐荣心中不由微微一沉。
就在此时,身旁的太史慈忍不住上前一步,抱拳道:“将军,敌军抵抗顽强,我军云梯多次被摧毁,伤亡不小,再这样硬攻下去,恐怕损失会更加惨重。不若暂且收兵,休整之后,另寻良策?”
太史慈乃是江东名将,此次随徐荣出征,担任先锋大将。他武艺高强,胆识过人,手中一杆长枪使得出神入化,所向披靡。此刻看到汉军伤亡渐增,心中颇为焦急,便向徐荣提出了收兵的建议。
徐荣摇了摇头,沉声道:“不行!此时收兵,只会让敌军士气高涨,我军士气低落,日后再攻,难度只会更大。而且,我军长途奔袭,粮草有限,拖延日久,对我军不利。传令下去,让骑兵从两侧迂回,绕过城墙,攻击敌军大营,扰乱其军心!”
“诺!”太史慈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徐荣的意图。乌桓联军的主力虽然集中在柳城之上,但大营中也有不少粮草辎重和留守士兵,一旦大营被袭,城墙上的乌桓士兵必定会军心大乱,到时候再趁机攻城,便能事半功倍。太史慈不敢耽搁,立刻转身,高声传达命令。
早已整装待发的骑兵接到命令后,立刻催动战马,朝着乌桓联军的大营疾驰而去。骑兵们分为两队,分别从左右两翼绕过柳城城墙,如同两支离弦之箭,冲向草原上的乌桓大营。马蹄声急促而密集,如同惊雷般在草原上响起,卷起漫天尘土。
乌桓联军的大营虽然设有鹿角、拒马等防御工事,也有士兵驻守,但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柳城的城墙上,大营的防御相对薄弱。而且,留守的士兵大多是老弱病残,战斗力远不如城墙上的精锐。当汉军骑兵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入大营时,留守的乌桓士兵顿时惊慌失措,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汉军骑兵挥舞着锋利的马刀,在大营中纵横驰骋,斩杀着惊慌逃窜的乌桓士兵。马刀落下,鲜血飞溅,惨叫声此起彼伏。不少帐篷被战马撞倒,或是被点燃,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将整个大营笼罩。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惨叫声、帐篷燃烧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大营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