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嶂之巅,悟剑岩旁的山洞内,月乘风盘膝而坐,心神彻底沉入剑圣独孤剑临终前以神念烙印下的毕生心血——关于“剑廿三”的创招心得与推演过程。洞内万籁俱寂,唯有他精神触须翻阅那无形“道痕”时,引动的细微时空涟漪在静谧中扩散。
随着对剑圣推演脉络的深入解析,月乘风眼中光芒明灭不定,时而为那惊才绝艳的构想而赞叹,时而又为那走入极端的偏执而扼腕。剑圣之才,确已触及此界凡俗剑道之极巅。他将圣灵剑法前二十二式对天地规则的运用臻至化境,更在生命最后的燃烧时刻,以无上慧剑强行劈开了一丝通往更高维度的缝隙,窥见了时空领域的玄奥。然而,致命的偏差也由此而生。
“原来如此……前辈,你终究是受了那‘绝对寂灭’之意的影响,走得太远,也太险了。”月乘风心中了然,洞察了关键所在。在他以神念构建的推演模型中清晰可见,剑圣在最终构型时,为了追求极致的毁灭与领域的绝对掌控,竟在无意中,过多地融入了当日论道时感知到的《一剑隔世》那份纯粹至极的“终结”与“虚无”真意。
这使得“剑廿三”的剑域之内,不仅蕴含着圣灵规则审判之力,更深层地烙印下了否定存在、令万法归墟的寂灭核心。其威力固然恐怖绝伦,远超原轨,但维持和驱动这式“寂灭剑廿三”所需的生命本源与元神之力,也成了一个近乎无底洞的恐怖消耗。这远远超出了独孤剑那具早已不在巅峰的肉身与灵魂的承载极限。如同以凡人之躯,妄图驾驭星河奔流,未及伤敌,自身便已被那超越极限的力量洪流先行冲垮、瓦解。 这便是天下会总坛功败垂成的根源——非外力干扰,而是其道躯与元神,先行被自身那超越承载的剑意反噬殆尽。
“过刚易折,盈满则亏。前辈,你执着于‘术’之极致,却忽略了‘道’之平衡。”月乘风轻叹,这叹息是对先行者的敬挽,也彻底明确了他自身超越的方向。
他并未因此摒弃圣灵剑法的精华。相反,他清醒地认识到,前二十二式圣灵剑法虽精妙,但其核心奥秘与潜在破绽,早已被无名所窥破。若拘泥原貌,未来与知晓底细者对敌,无异于作茧自缚。
“既然如此,便以此为契机,去芜存菁,融汇万法,为我之《太初归源经》,再开一剑道支脉!”
心念如剑,斩断迷思。月乘风起身,步出山洞,静立于沧桑的悟剑岩边。山风凛冽,却无法近其身周三尺。他缓缓抬手,并指如剑,以指代笔,以天地为卷,开始推演属于他自己的剑道篇章。
没有煊赫的气势,没有夺目的光华。但随着他指尖划动,整座沉寂的剑嶂仿佛自沉睡中苏醒,山石草木皆与之共鸣,发出细微的律动。
“剑一·归真。”
一道混沌初开般的剑气自然流转,返璞归真,不见锋芒,却蕴含万物起始、万法源头之意。此剑已超脱招式,直指剑道本初。
“剑二·幻灭。”
剑气分化,虚实交织,轨迹莫测,融入《天外飞仙》变幻之妙,却又超脱其形,直指世间万相生灭无常之理。
“剑三·轮回。”
剑气流转间,隐现生灭循环、因果轮转之象。此乃化《一剑隔世》之绝对寂灭为相对循环,以《太初归源经》之造化生机加以调和,形成独特的轮回剑意。
月乘风心融天地,一式式推演下去。全新的剑法在他手中焕发新生,每一式都深深烙印着他对“太初”、“归源”之道的理解,既汲取剑圣规则运用之智慧,又彻底打破其桎梏,达到了更为圆融、更贴近大道本质的境界。
当推演至“剑廿二”时,整座剑嶂已然共鸣!无数碎石悬浮,草木俯首,天地元气如百川归海,向他汇聚,形成一个巨大的混沌漩涡。
“剑廿三·归墟。”
他声音平静,仿佛在阐述大道至理。此剑出手,天地骤然归于绝对的静谧!风停,云滞,声消,时光仿佛在此刻凝滞。
一道仿佛源自太初混沌、鸿蒙未判的原始剑光,缓缓向前推进。剑光过处,虚空被无声地分开,显露出其后那蕴含着无尽造化与可能的本源之海。这一剑,保留了触及时空的玄妙,融入了《剑开天门》的开辟意志,更以龙脉的浩大气运为基石,达到了生生不息、无始无终的圆满之境。剑势如天道运行,威严无尽,又绵绵若存,润泽万物。
收剑而立,月乘风眼中了然之光湛然。这全新的剑道,已彻底成为他自身体系的一部分,与《太初归源经》浑然一体。
在接下来的时日,他开始更深层次地融汇诸般绝学。
手持轩辕圣剑,再演《剑开天门》。剑势愈发磅礴,剑光中显化日月星辰、山川社稷之虚影,煌煌然如代天行法,划定清浊,重定乾坤。此剑堂皇正大,以势压人,乃是应对正面强敌、彰显王道的不二之选。
《天外飞仙》亦臻化境。剑光流转,暗合大道韵律,在那极致唯美的表象下,蕴含着撼动法则的磅礴伟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