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事了,江湖渐归平静。月乘风并未急于穿梭下一方世界,而是重返悟剑崖洞窟。此地曾烙印剑圣独孤剑的寂灭剑意,气机交感,玄奥自成,正是梳理所学、推演道途,并彻底明晰《太初归源经》诸般玄奥与限制的绝佳所在。
洞内幽邃,唯有点点荧光苔藓与中央那块承载冰魄的巨岩散发清辉。月乘风盘膝坐于岩上,身旁摆放着龙脉残片。二者气息交融,形成一片清宁澄澈的独特领域,不仅极大助益悟道,更能抚平推演高深法门时可能产生的心神损耗。
他双眸微阖,心神沉入体内那浩瀚如星海的《太初归源经》本源之中。过往所获的诸般武学、神兵、异宝,乃至历次战斗的感悟,如同星辰般逐一浮现,接受着本源之光的审视、淬炼与整合。
数月光阴,于极致专注中悄然流转。月乘风以《太初归源经》为根,将风云世界所得尽数熔铸一炉,非是简单堆砌,而是去芜存菁,化为自身坚实道基,并明晰了诸般玄妙与其对应的天理限制:
· 生死篇:
· 逆转生死:此番精进,对生命本源的感悟愈深。他明确感知,此逆天之举条件极为苛刻:需肉身完整度超过七成、要害未失,且魂灵未散、亡故不超过十二时辰。满足此二者,方可耗费海量本源真元,强行凝聚散逸生机。至于如独孤梦那般重伤濒死,凭借此篇玄奥,无需半日便可令其外伤痊愈,内损根基亦能稳固,唯彻底恢复功力尚需时日调养。此虽为保命根基,亦是生命法则的初步涉猎,然深知逆天而行,必承其重,不可轻用。
· 枯荣轮转:此术于己身效果显着,然施于他人时,效果则与其功力、生命本源强度成反比。对境界相仿者尚可,若远高于己身,则几近无效,且易遭反噬。
· 极致治愈:重伤濒死需两个时辰稳定伤势,一日外伤愈合,三日内伤平复,七日根基方固。非致命伤可于数息间痊愈,然重大创伤仍需数日乃至更久运功调理,并非无所不能。
· 阴阳篇:
· 灵犀双照:明悟双修之效,重在功法契合与心意相通,非任意道侣皆可。且加成存在瓶颈,无法无限提升修为,后期更重于道境印证,而非功力堆积。
· 赋能衰减:经由阴阳篇赋予其他武学的属性变化,其威能会随攻击距离与持续时间递增而逐步衰减,无法恒久维持巅峰。
诸般武学在《太初归源经》统御下神妙非常,然其威能效果皆与消耗、限制紧密相连,于此番闭关中尽数洞明:
· 《归墟指》:融《断脉剑气》之凌厉与《洞玄指》之精微。既可隔空点射无形指力,专破护体真罡;亦可化指为剑,近战夺命。然亦明晰其限:
· 对高于自身境界者施展“枯荣”之效,成功率与威能大减,消耗剧增。
· “阴阳蚀髓”需极致控制与心神专注,仓促施展非但效微,更有内力反冲之险。
· 《归元罡气》:融《三分归元气》之生生不息与《先天罡气》之磅礴刚猛。护体罡气混沌流转,防御惊人,亦可反弹气劲;攻时罡气随心,刚柔并济。然知其局限:
· 护体罡气的“归源”吞噬有其上限,若一击远超其限(约自身内力三至五成),罡气立破,需时重凝。
· 吞噬异种真气,转化效率不足五成,且需静心炼化,无法于激战中瞬补。
· “枯荣力场”范围有限(周身三尺至一丈),对意志坚定、修为高深或身怀特殊护体功法者,效果锐减。
· 《龙象不灭体》:取《龙象般若功》之基,融《不灭金身》之妙。力大无穷,气血磅礴,肉身坚逾精金,自带内敛“不灭金光”。然晓其约束:
· 面对规则之伤、道痕之创或本源之损,自愈之能大减乃至停滞,需外力相助。
· “不灭金光”的防御强度,与自身状态、真气充盈度直接相关。气竭、重伤或神损之时,防御骤降。
· 炼化剧毒为能,风险极高,一旦失败,反噬剧烈,伤上加伤。
· 《万剑杀域》:以《万剑归宗》御剑之基,统御《杀拳》惨烈杀意。万剑横空,杀意蚀魂。然知其消耗与限制:
· 维持此域,心神耗损巨甚,通常仅能支撑十至三十息,难以持久,多为决胜或清场之用。
· 对于心志坚磐、或有护神法门者,“心魔幻境”之效大减,甚或无效。
· 于灵气稀薄、阵法压制之境,此域规模与威力皆会减弱。
· 《渡劫音律》:《碧海潮生曲》推至大成,音波化形,直攻神魂;《清心普善咒》精研,可抚平杀意,镇慑心魔。一杀一渡,尽在音律。然明其局限:
· “碧海潮生”对境界远高于己(通常一大境界以上)者,几近无效;对相仿者,主为干扰、震慑。且易被特定音功、护魂法宝或强韧神识所克。
· 高强度施展“清心普善”以修复他人重创之神魂时,施术者自身亦会感同身受,耗损大量心神与本源生机,事后需长期静养恢复,甚或短期灵台蒙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