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姑娘们的布架前围了最多人。城邦的商户摸着混纺的羊毛藤布,眼睛发亮:“这布在咱们城邦能卖翻倍的价!姑娘们愿不愿意教咱们的织工?我出工钱!”领头的姑娘笑着摇头:“不用工钱,换你们城邦的染料就行,听说那里的红花能染出最艳的红。”
阿枣的红果酒坛旁也热闹非凡。冰原的使者捧着陶碗,说要学酿酒的法子:“咱们冰原的野果酸得很,要是能酿出这样的甜酒,冬天守着暖炉喝,该多舒坦。”阿枣便从如何挑选果子讲到如何用藤须控温,连最细微的步骤都没落下,末了还塞给他包酒曲:“带回去试试,有难处就通过藤网传信。”
孩子们的“小集市”也开得红火。草原的娃用马毛换了荒原孩子的红果干,河谷的小丫头用贝壳换了山民娃的铁制小玩意儿,城邦商户的小公子则捧着琉璃珠,换来一整串用红果核编的手链,宝贝似的揣在怀里。藤网的气根垂下来,轻轻碰着孩子们的头顶,像在给他们的交易做见证。
正午的阳光透过藤叶洒下光斑,众人在晒谷场摆开长桌,各族的吃食往桌上一摆,竟凑成了满满一桌“五域宴”。山民烤的野猪肉带着松木香,河谷的鱼汤浮着菱角片,草原的奶疙瘩配着红果酱,城邦的蜜饯混着藤网的泉水,连老族长带来的胡杨蜜,都被孩子们抹在麦饼上,吃得满嘴甜香。
“要说这日子,还是现在好啊。”喝了几碗酒的牧民首领红着脸,拍着藤生的肩膀,“以前咱们牧民,最怕过冬缺草料,现在有你们的耐旱草籽,有纺织姑娘织的暖毡,再不用愁了。”
“咱们也一样,”山民汉子接话,“以前打把好铁得跑断腿找好矿,现在有城邦的铁匠帮着看矿,有河谷的水帮着淬火,铁器打得又快又好。”
老族长听着众人的话,笑着捋胡须:“这就是藤网的道理——你有我缺,我有你需,凑在一起,日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他指着远处正在延伸的藤脉,“你们看,藤还在长,以后能帮咱们的,还多着呢。”
午后,各族的人开始陆续告别。山民的马队驮着新换的染料和农书,草原的牧民牵着学会淬火的铁匠,城邦的商户带着纺织姑娘的织样,都往藤脉延伸的方向去。临走时,每个人都往主藤下埋了样东西——山民埋了块铁矿石,牧民埋了撮马鬃,商户埋了颗琉璃珠,像是给藤网留下个念想。
藤生站在主藤下,看着渐渐远去的队伍,忽然发现气根上的同心牌更亮了。牌上的“藤”字周围,那些原本分散的图腾,竟在光里慢慢融成了一个完整的圆。他知道,这些离开的人,带走的不只是货物和手艺,还有藤网的暖,还有“在一起”的念想。
风穿过藤荫,带着各族的气息往远方去。藤下的长桌上,还留着没吃完的红果、没喝完的酒、没编完的藤篮,像在说这场“话桑麻”的聚会,从来就没结束。因为藤还在长,路还在伸,那些散落在各地的人,总会在藤脉的指引下,再次聚到一起,聊着新的收成,说着新的手艺,把日子过得像这藤网一样,越来越密,越来越暖。
喜欢重生之血仇尽报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重生之血仇尽报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