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琛的到来,像一股寒流,彻底改变了电竞战队训练室的气氛。曾经的轻松、偶尔的嬉笑打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键盘急促的敲击声、陆琛冰冷精准的指令、以及队员们疲惫却不敢松懈的沉重呼吸。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正反复播放着一段比赛录像——来自上一届亚太邀请赛的冠军队伍,“奥林匹斯山”战队的一场经典碾压局。流畅到令人窒息的进攻节奏,滴水不漏的协同防御,以及那种仿佛能预知未来的战场洞察力,都让观者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注意看这里,”陆琛用激光笔点在屏幕的一处细节上,声音平稳毫无波澜,却自带一种令人不敢分心的威严,“‘奥林匹斯山’的狙击手在这个时间点,精确地预判了对方指挥的移动路径,这不是运气,而是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和行为模式建模的结果。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强化的方向——绝对理性的决策,摒弃一切不必要的直觉和冒险。”
他切换幻灯片,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和复杂的算法模型示意图。
“我已经初步构建了针对‘奥林匹斯山’主力战术的应对模型,接下来一周,你们的任务就是熟悉并掌握这套模型的每一个分支决策点,将其转化为肌肉记忆。任何偏离模型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失误并进行加练矫正。”
队员们听得头皮发麻。这套理论高深复杂,要求极其严苛,仿佛要将他们每个人都打造成精密仪器上的一个标准化零件。沈峰努力跟着思路,眉头紧锁;其他队员更是眼神迷茫,显然消化起来非常困难。
顾言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叩。陆琛的方法不能说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是目前职业圈里一种非常前沿和“科学”的训练方向。但……太冷了。完全抹杀了选手的灵性和临场创造力。他下意识地看向那个角落。
训练室的角落,与这片弥漫着数据与理性冰冷气息的区域格格不入。
林栀似乎完全免疫了陆琛带来的低气压。她甚至升级了她的“睡眠套装”——不知从哪弄来一个更厚的U型枕,身上盖着的毯子也换成了更柔软的珊瑚绒,整个人几乎陷在椅子里,像一只在暴风雪中安然筑巢的冬眠动物。
“咻——呼……咻咻——呼……”
均匀而悠长的鼾声,再次成为了陆琛严谨讲解的背景音。这一次,声音似乎比上次在庆典上还要理直气壮,甚至还带着点惬意的味道。
几个队员忍不住偷偷咧了下嘴,又赶紧憋住,肩膀微微耸动。
指导老师痛苦地捂住了额头,不敢去看陆琛的脸色。
陆琛讲解的声音停顿了半秒,激光笔的光点在那复杂的算法模型图上微微晃动了一下。他镜片后的目光扫向角落,冰冷得几乎能冻住空气。但他居然忍住了,只是下颌线绷紧了些,然后继续他的讲解,仿佛那鼾声只是无关紧要的白噪音。
然而,当一段新的比赛录像播放——这是“奥林匹斯山”战队在半决赛中使用的一种极其罕见、看似杂乱无章却最终奇效的游击战术时,陆琛的模型似乎遇到了挑战。
“这一段,”陆琛的语调第一次出现了一丝极细微的迟疑,“他们的行为模式出现了非常规波动,偏离了常见的数据模型。暂时将其归类为高风险的概率博弈,不建议模仿。我们的策略依然是依托既定模型,稳扎稳打……”
“呵……”
一声极轻、却带着明显嘲弄意味的嗤笑,从角落传来。
鼾声不知何时停了。
所有人都是一愣,齐刷刷地看向声音来源。
只见林栀不知何时已经掀开了盖在脸上的帽子,露出了那双清亮却写满“不耐烦”的眼睛。她似乎是被陆琛那段离谱的分析给“吵”醒了,脸上带着被低水平言论打扰清梦的不爽。
“林栀同学?”陆琛的声音冷了下来,带着明确的警告意味,“你对我的分析有不同见解?”他刻意加重了“见解”二字,嘲讽意味明显。
指导老师吓得差点跳起来:“林栀!别乱说!陆顾问是专家!”
林栀根本没看指导老师,她慢吞吞地坐直身体,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巨大的哈欠,然后才用那双睡意尚未完全褪去、却已然锐利起来的眼睛,懒洋洋地瞥了一眼屏幕上定格的混乱战局。
“见解?谈不上。”她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语调慵懒,却字字清晰,“只是觉得,把明明有清晰逻辑链的‘精准手术刀’,硬说成是‘概率赌博’……这水平,挺误人子弟的。”
“你说什么?!”陆琛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队员们倒吸一口凉气。顾言却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笑意,身体微微前倾,露出了专注的神情。
“吵死了……”林栀不满地嘟囔了一句,似乎嫌站着累,她又瘫回椅子里,但目光却依旧落在屏幕上,手指随意地朝屏幕方向点了点。
“什么数据模型行为模式……花里胡哨。”
“看这里,”她甚至懒得用激光笔,只是虚虚一指屏幕角落一个几乎被所有人忽略的、一闪而逝的数据包交互痕迹,“对方辅助在三秒前的一次无效探测,看似无用功,但 packet length 和间隔时间,组合起来就是个明显的触发信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