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大学,这座百年学府仿佛自带一层无形的滤镜,将外界所有的波澜壮阔、生死危机都温柔地隔绝在外。阳光透过葱郁的香樟树叶,在古老的红砖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自行车铃声清脆,抱着书本的学生穿梭于教学楼之间,空气中弥漫着青春特有的、略带慵懒的蓬勃气息。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正常。
然而,在这看似岁月静好的象牙塔下,某些细微的、并不那么美好的变化,正如同水底暗涌的泥沙,悄然搅动着局部的平静。
林栀已经“请假”一个多月了。
最初,她的缺席只是计算机系大一新生这个小圈子里一个略带嘲讽和八卦色彩的谈资。
“啧,那个开学就放话要睡到毕业的‘睡神’,还真实践诺言了啊?”
“估计是家里有关系吧,这么长时间不来上课,辅导员都没说啥。”
“我看是装逼装过头,没法收场,干脆躲起来了吧?哈哈!”
这些议论大多带着一丝轻蔑和看笑话的心态。林栀入学之初那特立独行的言行和其貌不扬的外表,本就让她成为一些人眼中天然的谈资和边缘人物。她的消失,无非是坐实了“废材”、“关系户”的标签,成了平庸者们用以确认自身优越感的佐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短暂的军训结束,正式课程步入深水区,各种小组作业、项目竞赛、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时,一些曾经与林栀有过短暂交集、或曾被她无意中“刺激”过的人,开始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班的《高级编程思想》课上,讲台上教授正深入讲解着一种复杂的算法优化策略。坐在中排的学习委员赵倩,眉头却微微蹙起。她下意识地瞥向教室后排那个始终空着的位置——那是林栀的座位。
就在几周前的一次随堂小测中,教授出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涉及底层硬件资源调度的难题,几乎全军覆没。当时,赵倩苦思冥想了大半节课,刚摸到一点门槛,却偶然瞥见那个一直趴着睡觉的林栀,不知何时抬起了头,睡眼惺忪地扫了一眼投影屏,然后……极其顺手地、几乎是本能地,在她那台破旧的笔记本上敲下了几行简洁到令人发指的代码,随即又倒头睡去。
赵倩鬼使神差地记住了那几行代码的结构。课后深入研究,震惊地发现那是一种她从未想过、却高效无比的解决思路,完美地绕过了常规算法的瓶颈。她凭借这个思路,不仅完美解答了题目,还得到了教授的高度赞扬。
那时,她心里就对那个顶着一头乱发、永远睡不醒的女生产生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困惑和……忌惮。那是一种绝对实力带来的、降维打击般的压迫感,虽然当事人似乎毫无自觉。
现在,那个座位空了一个多月了。赵倩发现自己偶尔遇到极其棘手的编程难题时,竟会下意识地想:“如果那个林栀在,她会不会又用那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轻松解决?”这个念头让她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和失落。
下课铃响,学生们涌出教室。赵倩听到前面几个同班的女生正在聊天。
“哎,听说下周要组队参加那个‘创新杯’小程序设计赛了,我们找谁组队啊?”
“班长肯定抢手,咱们得赶紧预约。”
“其实……要是那个林栀在,说不定……”一个女生小声嘀咕了一句,语气有些不确定。
旁边立刻有人嗤笑:“得了吧!找她?她除了睡觉还会什么?别拖后腿就不错了!估计连Python和Java都分不清呢!”
提议的女生讪讪地闭了嘴。
赵倩却沉默着。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她和一个室友在宿舍楼下争论一个关于多线程同步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林栀刚好提着外卖经过,似乎被吵得睡不着,迷迷糊糊地插了一句:“用CAS自旋配自适应 yielding,别用锁。”说完就晃悠着上了楼。她们俩当时都愣住了,回去一查,才发现那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极高阶且高效的并发控制方案,根本不是大一学生该接触的知识。
这些事情,细小、琐碎,甚至当事人林栀自己可能都毫无印象。但它们像一颗颗被随意撒下的种子,在某些人的心里悄悄发了芽。她的长期缺席,让这些刚刚萌发的、关于“她或许不简单”的猜疑,失去了验证的对象,反而变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让人隐隐不安的空白。
这种空白,在另一个地方表现得更为明显——江州大学电竞社。
《未来纪元》全国高校联赛的预选赛即将再次拉开帷幕。上个赛季,江州大学队止步地区选拔赛,成绩平平。但这个学期,社里原本的王牌选手之一因故退役,新招募的替补队员实力虽有潜力,但大赛经验和技术稳定性与一线队伍的王牌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社长高朗对着报名表和新收集的训练赛数据,愁得直抓头发。
“不行啊,对面师大的‘法王’李泽最近状态爆表,我们中路对线压力太大了!新来的小学弟根本扛不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