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幼儿园活动室明亮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漂浮着彩色的泡沫和孩子们清脆欢快的笑声。老师们带领着一群三四岁的小朋友做游戏,画面温馨而充满生机。
小月亮坐在一群小朋友中间,手里拿着彩色的积木,却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专注于搭建城堡或小车。她微微歪着头,清澈的大眼睛时不时地瞟向窗外,看向东南方向那片看似毫无异常的绿化带,小脸上带着一丝不属于这个年龄的专注和思索。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凑过来,好奇地问:“月亮,你看什么呢?外面有蝴蝶吗?”
小月亮回过神,软软地笑了笑,摇摇头:“没有蝴蝶,有一个……亮亮的小点点。”她伸出肉乎乎的手指,指向那个方向。
小女孩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远处教学楼的屋顶,困惑地眨眨眼:“没有呀,月亮你看错了吧?”
“嗯…可能吧。”小月亮没有争辩,低下头,小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衣服底下那颗温热的星石。只有她能“看”到,那个悬浮在维度间隙中的、极其微小却结构精妙的银色观测点,它像一颗沉默的眼睛,无声地记录着这里的一切。
她并不害怕。星石传递给她一种模糊的感觉:那个“小点点”没有恶意,只是……在看。而且,星石本身似乎对那种观测能量流表现出一种奇特的“舒适感”,就像植物安静地吸收着阳光。
但这种被时刻注视的感觉,还是让她比平时安静了一些。她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问号:他们是谁?为什么老是看着我和妈妈?
与此同时,大学校园东南角,那片茂密的香樟树林深处。
地表毫无异状,落叶堆积,虫鸣唧唧。但在寻常感官无法触及的微观维度层面,一个结构复杂得超越人类想象的银白色十二面体,正静静地悬浮着。它的表面并非金属,而是由不断流转、编码的能量符文构成,这些符文自行组合、分解,执行着某种精密的指令。
这就是监管者的一个地面观测站。
它没有发出任何形式的辐射或能量波动,它的观测方式更接近于一种“概念摄取”和“信息共鸣”。它不干扰物质,不改变能量场,只是极其被动地接收着以“小月亮”和“星石”为中心散发出的所有信息——她的情绪波动、能量辐射模式、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甚至包括她无意识中与星石交换的那些尚未形成明确思维的“意念碎片”。
所有这些信息被摄取后,经由维度通道,瞬间传输至一个遥远至无法描述的本体所在之处进行分析。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当前宇宙物理规则的无声颠覆。
林栀的感知如同最精密的蛛网,远远地笼罩着这个观测点。她不敢靠近,也不敢进行任何形式的主动扫描,生怕触发未知的协议反应。她只能通过最间接的方式——监测周边环境的极细微参数变化,来推断其状态。
【状态依旧:绝对静默。未检测到任何主动探测行为,其信息摄取方式…完全被动,基于‘原初共鸣’自身的辐射。】秦屿的汇报传来,带着深深的无力感。面对这种技术代差,连方舟的遗产都显得有些笨拙。
【就像在监听一颗只会自发歌唱的星星,而我们无法屏蔽它的‘歌声’,因为它并非主动‘发声’,而是其存在本身就在‘吟唱’。】林栀在心中回应,比喻精准而无奈。【继续监控,任何环境参数偏离基线万分之一以上的变化,立即警报。】
【明白。另,周慕云教授的资料查证有果。】秦屿切换了话题,【表面履历完美无瑕,国际顶尖学府荣誉教授,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受聘于我校作为特聘专家,但极少公开露面。更深层的挖掘…遇到极大阻力。有某种力量在保护或掩盖他的真实背景,手法极高明,并非普通的信息隐藏。】
林栀并不意外。那个男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先放下。优先确保小月亮周边环境稳定。】
【已强化幼儿园周边所有屏蔽层,虽无法阻止监管者的被动接收,但可确保无其他第三方势力(包括周慕云和‘影’的残余)进行窥探。】
夕阳西下,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到了。
林栀准时出现在门口,依旧是那副懒散困倦的模样,接过欢快跑过来的小月亮。
“妈妈!”小月亮扑进她怀里,小手习惯性地抓住她的衣角,“今天老师表扬我积木搭得好看!”
“真棒。”林栀笑着揉揉她的头发,感知瞬间将女儿从头到脚扫描了数遍,确认一切正常,星石的能量流动也平稳温和。
然而,就在她牵着小月亮的手,转身融入来接孩子的家长人群时,异变突生。
小月亮胸前衣服底下的星石,毫无征兆地、轻微地悸动了一下。
那不是能量波动,更像是一种…情绪?
一种极其微弱,却清晰可辨的——烦躁感。
仿佛一个熟睡的人被远处持续不断的噪音打扰,在梦中无意识地蹙起了眉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