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一次党组会,来自同僚的“集体无视”
次日,上午九点整。
省发改委五楼的小会议室,气氛庄重而压抑。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光可鉴人,倒映着天花板上柔和而明亮的灯光。墙上悬挂着党徽,与国旗并立,无声地宣告着此地的权力分量。
林默是第一个到的。
他没有坐在任何一个看起来像是为领导准备的位置,而是拣了个最靠门边的椅子坐下,将笔记本和钢笔整齐地摆在面前,静静地等待着。
很快,脚步声传来。
吴谦,那个笑眯眯的胖子副主任,第一个走了进来。看到林默,他脸上的笑容明显一顿,随即又堆了起来,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哎呀,林默同志,来得真早啊!”
他嘴上客气,脚下却没停,径直走到椭圆形会议桌的另一端,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开始慢条斯理地泡茶,没有再与林默交谈一句。
紧接着,是分管重点项目、气场锐利的高强。他目不斜视地走了进来,仿佛根本没看见角落里的林默,直接在自己的位子上落座,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文件,低头翻阅起来,眉头紧锁,一副日理万机的模样。
然后是常务副主任刘振邦。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由秘书陪同着,步履沉稳地走进来。他的目光淡淡地扫过全场,在林默身上没有停留超过半秒,便落在了主位上,仿佛在审视自己的领地。
最后,丁学森主任在秘书孙涛的簇拥下,准时踏入会议室。
他一进来,整个会议室原本有些松散的气氛瞬间凝固,变得严肃起来。
“都到齐了,那就开会吧。”丁学森在主位坐下,清了清嗓子,目光环视一周。
他的目光在林默脸上停顿了一下,带着公式化的微笑,开口道:“在正式议程开始前,我先代表委党组,再次对林默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他带头鼓了鼓掌。
刘振邦、高强、吴谦三人,也跟着稀稀拉拉地拍了两下手,掌声简短而敷衍,像是在完成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
“林默同志年轻有为,在江钢的工作,省委赵书记是给予了高度肯定的。希望林默同志能尽快融入我们发改委这个大家庭,把在基层锻炼出的那股冲劲和创新精神,带到我们新的工作中来。”丁学森的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林默微微欠身,说了句:“谢谢主任,谢谢各位领导,我一定多听多看,努力学习。”
客套话到此为止。
丁学森翻开面前的议程本,语气立刻变得公事公办:“好,那我们现在开始第一项议程。关于‘江北沿江经济带’的初步规划方案,高强同志,你先介绍一下情况。”
“好的,主任。”高强坐直了身体,清了清嗓子。
会议,正式进入了正题。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林默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透明人。
高强开始介绍方案,他面前放着PPT遥控器,身后的幕布上,一页页复杂的图表和数据开始滚动。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充满了对自己所负责领域的绝对自信。
“……根据我们和交通厅、水利厅的初步协调,‘一号深水港’的选址,基本确定在青浦段。这个位置,刘主任您是清楚的,当年我们一起去考察过,水文条件最优,而且拆迁成本最低,只涉及到三个村的搬迁问题,其中两个还是我们去年搞‘合村并居’的试点,群众基础比较好。”
他说着,目光投向了常务副主任刘振邦。
刘振邦缓缓点头,沉吟道:“青浦段确实不错,但要考虑上游的‘红星化工厂’。他们的排污管道就在上游三公里处,虽然现在是达标排放,但深水港建成后,大型船舶的航道疏浚,会不会对水底的污染物造成二次扰动?这个问题,环保厅那边是什么意见?”
“环保厅的意见是需要做一次全面的水文地质环境评估,”高强立刻回答,显然早有准备,“我已经让项目处的同志去对接了。另外,吴主任,你分管的财金处,关于这个项目申请专项国债的报告,打得怎么样了?”
一直笑眯眯听着的吴谦,连忙扶了扶眼镜:“报告上周五就已经送到财政部对口司局了,我跟那边的张司长通过气,他个人是倾向于支持的,但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省里自己的配套资金,能不能保证足额及时到位?”
丁学森在这时插话,一锤定音:“配套资金不是问题,我已经跟省财政的李厅长沟通过了,只要国债的口子一开,省里的钱,一分都不会少。”
刘振邦、高强、吴谦、丁学森……
四个人,你来我往,讨论得热火朝天。他们口中不断蹦出各种地名、人名、项目代号和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黑话”,就像在进行一场外人无法破译的加密通话。
他们的目光,在彼此之间流转、碰撞,形成了-个密不透风的闭环。
而林默,就坐在这个闭环之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