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一鸣惊人,从“无视”到“侧目”
死寂。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被抽干,变成了凝固的胶质,黏稠而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
高强那张国字脸,此刻的颜色比墙上的白灰还要难看。林默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开弓,精准地抽在他的脸上。火辣辣的疼,却又发作不得。他嘴唇翕动,像一条被扔上岸的鱼,徒劳地想呼吸,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那份三百多页的报告,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处长牵头,联合了数个部门的专家,耗时数月才完成的。他自己也亲自审阅过,自认为天衣无缝。可现在,这份他引以为傲的“杰作”,被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三言两语,就拆得七零八落,连地基都给刨了。
最让他感到恐惧的,不是林默指出的那些问题,而是林默发现这些问题的方式。
他究竟是怎么在短短一个上午,就从那浩如烟海的材料里,精准地揪出那几个最致命的点的?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业务能力问题了,这简直是妖孽!
常务副主任刘振邦,那只端着茶杯的手稳如磐石,但微颤的杯盖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波澜。他那双总是半眯着的、显得有些浑浊的眼睛,此刻却完全睁开,目光如炬,一眨不眨地盯着林探。那眼神里,最初的恼怒和不悦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审视,有震惊,有欣赏,甚至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忌惮。
“南淮北调”工程,是他退休前最看重的一项政绩,是他官场生涯的“收山之作”。林默那句“在饭碗边上放了一包砒霜”,看似平淡,实则狠辣无比,直接把问题的性质从经济风险,上升到了动摇民生根本的政治风险。这等于是在无形中,递给了他一把最锋利的刀,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这个项目一剑封喉。
这个年轻人,不仅眼光毒辣,手段更是高明。他这不是在挑战权威,他是在……利用权威。
而那个笑眯眯的和事佬吴谦,脸上的笑容已经彻底挂不住了。他额角渗出细汗,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喝也不是,放也不是,表情滑稽得像一尊凝固的蜡像。他看看脸色煞白的高强,又偷偷瞟一眼面沉如水的丁学森,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城门失火,可别殃及我这条池鱼。今天这会,算是开到沟里去了。
全场的焦点,最终还是汇聚到了主位的丁学森身上。
作为发改委的一把手,他此刻的感受最为复杂。
愤怒?当然有。一个新人,不按规矩出牌,当众掀了桌子,让他这个主任的脸往哪儿搁?
震惊?无以复加。他自认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如此锋利的年轻人。那三点意见,层层递进,逻辑缜密,站位之高,格局之大,别说是一个副主任,就算是他自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也未必能看得这么透彻。
但震惊和愤怒之下,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欣赏。
他喜欢聪明人,尤其喜欢有能力、有手段的聪明人。林默的这一手,虽然鲁莽,却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价值。
丁学森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他那深邃的目光在林默身上停留了足足有十秒钟,久到会议室里的空气都开始发出“滋滋”的燃烧声。
终于,他动了。
他没有发火,也没有呵斥,而是缓缓地伸出手,拿过桌上那份厚厚的报告,慢条斯理地翻动起来。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哗啦、哗啦”的翻页声。他真的翻到了第二百九十一页,目光在页脚那行密密麻麻的德文小字上停留了片刻。
然后,他合上报告,将其轻轻放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回到林默脸上,脸上又浮现出那种招牌式的、让人看不透深浅的笑容。
“林默同志,”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力,“你这个补充意见,提得很好嘛。”
此言一出,高强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吴谦也愣住了。
丁学森没有理会他们,继续说道:“看问题很准,也很深。特别是关于技术型号和水源保护的问题,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我们搞经济工作,不能只看报告上的漂亮数据,更要看数据背后的细节和风险。这一点,高强同志,你们项目处以后要引以为戒,工作要做得更扎实一点。”
这番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在给整件事定性。
他肯定了林默的意见,批评了高强的工作,既展现了自己从善如流的胸怀,又重新夺回了会议的主导权。
高强的脸涨成了猪肝色,羞愤交加,却只能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是,主任,我回去一定严厉批评……”
“不只是批评。”丁学森打断了他,语气加重了几分,“是整个项目,必须推倒重来!重新论证!林默同志提到的三个问题,每一个都是致命的。这样的项目,别说拿到省委常委会上,就是在我们发改委内部,都通不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