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穿着八路军军装却依旧透着学生气的年轻人——
赵清如、王知白、周广厚,正伏在屋内长条桌上,埋头在一堆散乱的纸张里。
桌上铺满了各地辗转送来的情报、公开出版的伪满报纸、还有写着密密麻麻数据的笔记本。
“有什么发现?”
江岳的声音不高,打破了屋内的沉寂。
赵清如抬起头,帽檐下眉头紧锁,他手里捏着手写记录的新京放送局的一条新闻,那是一条沈阳实施“大抓捕”、“多处戒严”的简讯。
然后,又递来一张电报纸,上面记录着锦州车站附近市面异常波动的纸条推了过去。
“大队长,你看这个。”
他又拿起王知白记录的、关于山海关至北平一线几个铁路枢纽城镇近几日肉菜价格微小浮动的本子,以及周广厚刚译出的、提及山海关日军采买量激增的密电。
王知白性子急些,手指点着本子上的数据:
“表面看,每条信息都像是独立的。
锦州菜价涨了一成,山海关猪肉被包圆,唐山车站戒严无法靠近,北平有传言说火车皮紧张……
可它们几乎都发生在这三四天内,而且都卡在关内外铁路的关键节点上。”
他心里飞快地计算着,这太巧合了,巧合得让人不安,仿佛一条隐形的链条正在收紧。
周广厚话少,只是默默地将几份材料上的时间和地点,用红铅笔在地图上对应的位置圈了出来。
那些散落的红点,隐隐连成了一条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线。
他盯着那条线,感觉心脏跳得有些沉。如果猜想是真的,那独立师面临的压力将空前巨大。
江岳的目光随着周广厚的笔尖在地图上移动,从沈阳,到锦州,到山海关……他的眼神锐利起来。
鬼子这一手玩得隐蔽,用社会面的细微动荡和公开的治安新闻来掩盖真正的军事意图。
但他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太清楚这种“异常信号”汇聚在一起意味着什么。
赵清如见江岳神色,知道他也看出了端倪,便深吸一口气,指着地图上那条无形的红线,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推断:
“大队长,我们三个研判认为,沈阳的所谓‘大抓捕’,是掩护!
是为了清空场地,遮蔽耳目。
结合沿线这些几乎同步的物资波动和军事管制迹象……”
他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
“关东军,至少是他们的先头部队,极可能已经在三天前,开始秘密入关了!”
屋里静了片刻,只有马灯灯芯偶尔噼啪一下。
王知白和周广厚都屏住了呼吸,看着江岳。
江岳没说话,接过那份新闻稿又扫了一眼,再看了看地图上那些刺目的红圈。
“还有其它依据吗?”
江岳问,目光扫过三个年轻人。
他知道这些学生兵缺乏战场直觉,但他们的逻辑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正是目前独立师最需要的。
赵清如迎着他的目光,条理清晰地回答:
“公开信息与秘密情报交叉验证,多个独立信息源指向同一事件,时间空间高度关联。
排除了其他可能性。我们认为,这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
“他娘的……”
江岳低声骂了一句,像是说给自己听,也像是确认了这个严峻的判断。
他抬起头,眼神已经恢复了平时的冷静,甚至带着一丝遇到强敌时的兴奋。
“立刻整理成书面报告!”
“是!”
三个年轻人齐声应道。
江岳一个人走出屋子,在大院里走了几步,停在一棵树下。
夜色如墨,暑气未消,只有几声零星的虫鸣点缀着寂静。
他独自坐在一棵老槐树下的石墩上,指尖无意识地在膝盖上划拉着无形的线条,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那份关于关东军动向的情报,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坐立难安。
集宁的胜利喜悦早已被这迫在眉睫的巨大威胁冲散。
他必须冷静下来,独自把这纷乱的线索理清楚。
关东军,甲种师团,装备精良,骄横……他们从东北出发,铁路是唯一的选择。
运兵需要时间,几万人马,加上重装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关键点在于:
他们会在哪里下车?
在哪里完成最后的集结和战前准备?
直接开到前线?
不,那样太疲惫,不符合鬼子的作战习惯。
他们需要一个足够大、足够安全、并且能快速向前线辐射兵力的跳板。
他在脑中飞快地调取着这个时代的地理知识和军事常识。
北平?
对,北平是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资源充足,交通四通八达,向北可支援张家口,向西可威胁绥远……
但那里目标也大,我们地下党的力量不弱,大规模屯兵很难完全瞒住。
而且,冈村宁次会不会觉得把王牌放在眼皮底下太保守?
另一个方向……绥远?
归绥、包头……江岳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夜色,投向了西北方向。
那里距离我们新掌控的大同、集宁更近,可以直接形成压迫。
而且绥远地域广阔,鬼子控制相对严密,便于隐蔽大规模部队。
从绥远发起进攻,可以直插我们根据地的侧翼,甚至切断我们与陕北的联系……
风险是,绥远的基础设施和补给能力比北平差,支撑数万精锐持续作战的压力更大。
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推演中,夏夜扰人的蚊虫在他身边嗡嗡盘旋,他却浑然未觉,只是下意识地挥了挥手,思绪依旧在两条可能的进攻轴线上跳跃权衡。
每一种可能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同的应对策略,让他感到肩上的压力沉甸甸的。
“江岳,一个人在这里想什么呢?”
一个沉稳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打断了江岳的沉思。
他一个激灵,猛地回头,只见师长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
江岳猛地回头,只见师长不知何时已站在身后。
“一个人在这里想什么呢?”
师长沉稳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
江岳立刻起身敬礼,师长却摆摆手,目光扫过他刚才在地上无意识划出的线条:
“是为关东军的事儿?”
这一问,正中江岳心头最沉重的思虑,也将对敌军动向的研判,直接推向了更具决定性的战略分析层面。
喜欢穿越亮剑之铁血崛起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亮剑之铁血崛起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