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深渊回响
北大西洋的夜晚,是浓得化不开的墨黑。
海面如同一块巨大的、流动的黑曜石,吞噬着一切光线,只余下风中咸腥的湿气和永无止境的、沉闷的海浪呜咽。
万吨级的“海象”号特种作业母舰,如同一个沉默的钢铁孤岛,切开沉重的海水,在预定坐标区缓缓游弋。
它所有的航行灯都已熄灭,仅依靠最先进的被动声纳和卫星导航,在黑暗中潜行,完美地融入了这片永恒的暗色。
舰桥指挥中心,光线被刻意调暗,只有无数屏幕散发出的幽蓝和惨绿的光晕,映照着一张张凝重的面孔。
空气里弥漫着电子设备特有的臭氧味、冷却液淡淡的甜味,以及一种几乎实质化的、名为“等待”的紧张。
凌风站在主战术全息台前,身姿挺拔如松,但微微内扣的肩膀和撑在操作台边缘、指节有些发白的手,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全息台上,一个复杂的三维模型正在缓缓旋转——那是基于多源情报融合生成的“堡垒”海底基地初步结构推测图。
它像一个倒置的、狰狞的钢铁山脉,深埋在数千米之下,被无尽的压力与黑暗包裹。
“我们还有十分钟进入最终作业点。”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身旁响起。
是“墓碑”。
这位前游骑兵排长穿着黑色的作战服,寸短的头发如同钢针,下颌线条紧绷,眼神锐利如鹰。
他不需要看屏幕,所有的行动参数早已刻在他的脑子里。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凌风微微颔首,目光没有离开那全息影像。“‘海神’一号和二号状态?”
“最后一遍自检完成,压力壳、生命维持、静音推进系统,全部绿色。”
“墓碑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幽灵’和‘夜枭’小组已经就位,随时可以下潜。”
凌风深吸了一口气,冰冷的、带着金属味的空气涌入肺腑,稍稍压下了那份源自未知的悸动。
然后他闭上眼,不是休息,而是在脑海中最后一次预演流程。
潜入、侦察、规避、撤离……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意外。
他的“战术先知系统”此刻寂静无声,限制还不是触发它的时机,但他过往无数次触发所积累的战场直觉,正如同细微的电流,在他神经末梢跳跃,警告着他前方的危险。
“告诉小伙子们,”
凌风睁开眼,眸子里只剩下绝对的冷静,“我们不是去强攻,是去‘看’。看得清楚,才能打得精准。任何情况,优先保全自身,任务第二。”
“明白。”
“墓碑”转身离去,步伐沉稳有力。
凌风将视线投向指挥中心另一侧。
技术官“公爵”正沉浸在他的数据海洋里,无数串流在他面前的多个屏幕上飞速滚动,监测着方圆数十海里内的一切电磁信号和声学异常。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眉头微蹙,似乎捕捉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
“有问题?”凌风走过去,声音放得很低。
“公爵”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手指快速敲击键盘,调出一段声谱分析图。
“背景噪音……有点太‘干净’了。宽频段的环境声,在C7到C9区间,出现了不自然的衰减,像是被什么东西主动过滤或吸收了。而且,这种衰减模式……正在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
凌风的瞳孔微微收缩。“主动声学伪装?”
“很像,但技术层级远超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
“公爵”语气凝重,“‘堡垒’的防御,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智能’。”
就在这时,母舰微微一震,传来沉闷的金属咬合声。
“海神”一号和二号特种潜航器,已经通过尾部坞舱,悄然滑入了冰冷漆黑的海水中。
深渊之下,是连时间都仿佛凝固的领域。
“海神”一号潜航器内,唯一的光源来自操作面板和舷窗外的探照灯。
光束刺破前方粘稠的黑暗,却只能照亮有限的范围,更远处是无尽的、令人心悸的幽暗。
驾驶员“独行侠”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方向杆,潜航器如同一条谨慎的怪鱼,在强大的静音模式下,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沿着预设的斜坡航道,向更深处的海床滑去。
凌风坐在副驾驶位,透过高强度丙烯酸舷窗,向外望去。探照灯光柱下,偶尔有奇形怪状的深海生物被惊扰,拖着长长的触手或发出诡异的生物光,迅速消失在光束边缘的黑暗中。
水温接近冰点,即使隔着厚厚的耐压壳,也能感受到那股刺骨的寒意正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
压力计上的数字冷酷地攀升,提醒着他们,头顶上是数千吨重的海水,任何一点失误,都将导致瞬间的毁灭。
“进入声学阴影区边缘。”
耳机里传来“海神”二号,由“夜枭”小组驾驶的僚机的报告,声音因水体和距离的阻隔,带着一丝微弱的电流杂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