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梧桐巷的忙碌像过年般热闹。孙爷爷每天都坐在忆槐亭里,赶着绣“全国非遗手艺人联盟”的标志,他用金色的丝线绣边框,用红色的丝线绣字体,再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上各地的非遗元素:北京的景泰蓝纹样、上海的刺绣图案、广州的粤绣针法、苏州的苏绣技巧、哈尔滨的冰雕造型、桂林的糖画线条,每一个细节都精致得让人惊叹。
张奶奶则忙着剪“福”字剪纸和迷你四季剪纸,她把各地的非遗元素巧妙地融入剪纸中,比如“福”字的偏旁用北京四合院的门墩造型,“口”字用上海石库门的窗户形状,每一张都独一无二。她还把剪好的剪纸贴在红灯笼上,挂在巷口和忆槐亭周围,让整个梧桐巷都充满年味和非遗氛围。
吴叔更是从早忙到晚,他不仅要做四季点心,还要酿各种口味的酒,准备“非遗集市”的摊位。他把槐花糕、荷花糕、桂花糕、栗子糕做成迷你版,装在精致的小盒子里,再贴上张奶奶剪的迷你剪纸;酿好的桂花酒、槐花酒则装在小瓷瓶里,瓶身上印着孙爷爷绣的四季图案,既好看又有纪念意义。
夏冉则忙着对接各地的合作伙伴,确认他们的到达时间和参展需求,还在巷口搭了个“非遗成果展示墙”,把过去一年的合作照片、展品小样都贴在墙上,让游客能直观地了解梧桐巷的非遗历程。她还组织巷里的年轻人排练了一场非遗文艺表演,有刺绣展示、剪纸表演、点心制作演示,还有各地手艺人合作的节目,准备在开幕当天表演。
二月初的一天,北京的王师傅提前来到了梧桐巷。他一进巷口,就被满巷的年味和非遗氛围吸引:“这梧桐巷过年的样子真好看!红灯笼上的剪纸比去年更精致了!”他跟着苏晚走进忆槐亭,看到孙爷爷绣的“全国非遗手艺人联盟”标志,忍不住称赞:“孙爷爷,您这手艺又进步了!这标志绣得比我想象中还好看,把各地的非遗元素都融进去了,太绝了!”
王师傅还带来了他做的景泰蓝小摆件,有槐花形状的、荷花形状的、桂花形状的、雪花形状的,每一个都小巧玲珑,精致可爱。“这些摆件送给来参展的手艺人当伴手礼,也让游客尝尝鲜。”他拿出一个雪花形状的摆件,“这个是去年跟您合作‘雪韵三地’时研发的,现在我把它做成了迷你版,以后咱们可以批量生产,作为‘全国非遗手艺人联盟’的周边产品。”
吴叔听说王师傅来了,立刻端来一碗热乎的栗子粥和一盘迷你四季点心:“王师傅,尝尝我新做的点心,这是去年跟各地手艺人合作研发的,您看看合不合口味。”王师傅尝了一口栗子粥,又吃了块桂花糕,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味道还是这么好!比北京的点心多了份江南的温柔,我回去得跟北京的甜品店说说,让他们多引进些咱们的四季点心。”
接下来的几天,各地的合作伙伴陆续来到梧桐巷。上海的林晓带来了她工作室做的非遗衍生品,有刺绣手帕、剪纸书签、点心礼盒,每一件都融入了梧桐巷的非遗元素;广州的陈师傅带来了粤绣作品,苏州的周师傅带来了苏绣作品,哈尔滨的张师傅带来了冰雕模型,桂林的赵师傅带来了糖画工具,大家把自己的作品摆在“非遗集市”的摊位上,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整个梧桐巷都充满了热闹的氛围。
二月十五号,元宵节当天,“非遗年度总结展”如期开幕。清晨的梧桐巷被暖阳笼罩,巷口的红灯笼随风飘拂,腊梅的清香混着点心的甜香飘得满巷都是。各地的游客和手艺人陆续来到巷里,有的在“非遗成果展示墙”前驻足观看,有的在“非遗集市”上挑选产品,有的在忆槐亭里欣赏孙爷爷的刺绣和张奶奶的剪纸,整个梧桐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开幕式上,苏晚作为梧桐巷的代表,上台分享了过去一年的非遗历程:“从去年春天的槐花约定,到夏天的荷花合作,秋天的桂花联动,冬天的雪花携手,咱们梧桐巷跟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哈尔滨、桂林的手艺人一起,用一针一线、一剪一捏、一熬一煮,把不同地域的非遗文化融在了一起。今天,咱们成立‘全国非遗手艺人联盟’,就是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地方的手艺人加入我们,一起把中国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随后,孙爷爷、王师傅、林晓、陈师傅、周师傅、张师傅、赵师傅一起上台,在“四季梧桐巷”图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立“全国非遗手艺人联盟”。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游客和手艺人都激动地欢呼起来。
开幕式结束后,非遗文艺表演开始了。孙爷爷和王师傅合作展示了“冬雪京韵”刺绣景泰蓝挂屏的制作过程,张奶奶和林晓合作表演了剪纸,吴叔和赵师傅合作演示了点心和糖画的制作,每一个节目都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游客们还可以参与体验活动,跟着手艺人学绣简单的图案、剪可爱的剪纸、做迷你的点心,感受非遗的魅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