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基地的名号如同一面新的旗帜,在废墟上悄然立起,给幸存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明确的目标。重建工作在这种凝聚力的推动下,步伐明显加快。防御工事开始有了雏形,居住区被规划得更加合理,甚至一小片新的试验田也在薇拉的指导下被开辟出来,虽然土壤依旧贫瘠,但嫩绿的幼苗已然破土,带来了生机。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仅靠现有的资源和粗放的努力,想要在危机四伏的废土上真正站稳脚跟,是远远不够的。基础的生存物资,尤其是稳定、高产的食物来源,依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一直以个人身份融入集体的薇拉,在一次核心成员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足以改变基地发展轨迹的正式提案。
会议在刚刚清理出来、还带着硝烟味的半地下指挥所内进行。油灯的光晕摇曳,映照着秦烈、陈末、老雷、马可和钉子等人凝重而期待的脸庞。薇拉站在简陋的木质地图板前,神情不再是平日的温和与专注,而是多了一份属于“绿色诺亚”使者的正式与严肃。
“各位,”薇拉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家园’基地的坚韧与潜力,尤其是陈末先生独特的……‘净化’与‘滋养’能力,已经得到了证明。我所在的‘绿色诺亚’组织,经过内部讨论和我的详细报告,正式提出一项深度合作计划。”
她的话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绿色诺亚”这个名字,在废土上代表着生态恢复的最高权威和某种神秘色彩。
“合作的核心是互补。”薇拉指向地图上标注的试验田区域,“我们提供:一、经过基因优化、对辐射和贫瘠土壤具有极强耐受性的高产作物种子,包括快速生长的块茎类、富含蛋白质的豆类,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具有微弱治疗效果的药用植物。二、一套相对完整的、适合废土环境的可持续农业技术体系,包括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病虫害生物防治等知识。三、部分基于生物技术的初级医疗支持,比如针对常见辐射病和感染的特效草药培育方法和简易提纯技术。”
这份清单上的每一项,对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家园”基地来说,都无异于雪中送炭。高产种子意味着更稳定的食物来源,农业技术意味着长远的自给自足可能,医疗支持则能直接降低伤亡率。老雷和马可的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连一向沉稳的秦烈,眼神中也闪动着难以抑制的光芒。
“那么,‘绿色诺亚’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秦烈直接问出了关键问题,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在废土。
薇拉的目光转向陈末,语气变得格外认真:“我们需要‘家园’基地,主要是陈末先生的能力,作为合作的基石。首先,我们希望能在这里建立一座联合‘生物技术观测与适应性试验田’。这片田地将使用我们提供的种子和技术,但关键环节,需要陈末先生运用他的能力,对土壤进行深度净化,并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优化干预’。我们需要观察和记录,在他的能力影响下,这些作物的生长效率、抗逆性以及最终产物的品质,能达到何种程度。”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一些,透露出一丝更深层的意图:“其次,我们希望有机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研究陈末先生能力的作用机理。不涉及他个人的秘密,而是这种‘净化’和‘秩序化’能量本身,对生物组织的深层影响。这对于我们理解生命在恶劣环境下的演化与适应,至关重要。”
最后,她抛出了一个更重磅,也更具风险的信息碎片,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坦诚的警示:“实不相瞒,‘绿色诺亚’内部,对于‘学院’所掌握的、那种……近乎造物主般的生化技术,态度非常复杂。我们既对其可能带来的伦理灾难和生态崩溃充满忌惮,又对其背后蕴含的、突破生命极限的可能性……抱有极大的研究兴趣。我们怀疑,‘学院’的一些技术,可能源自对某些远古遗迹或极端变异体的逆向工程。我们希望通过与你们的合作,尤其是对陈末先生这种‘自然亲和’型能力的研究,找到一条不同于‘学院’冰冷改造的、更和谐、更可持续的生物技术道路。我们渴望能破解‘学院’部分技术的原理,但目标是将其安全化、自然化,用于真正的生态重建,而非制造怪物和战争机器。”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合作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几乎能解决“家园”基地当前最迫切的生存和发展瓶颈。但背后的条件也清晰可见:“家园”基地,尤其是陈末,将成为“绿色诺亚”的重要观察样本和实验场。同时,合作也将他们更深地卷入了与“学院”这个庞然大物的潜在博弈之中。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权衡利弊。
马可推了推眼镜,率先开口:“技术交换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成为观测对象,尤其是涉及陈末的能力,风险需要评估。‘绿色诺亚’的最终目的,是否真如他们所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