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暴露…‘燕巢’…被毁…”
“‘墙’…非建造…是…发现…入口…在…‘回声’…深处…”
“警惕…‘牧羊人’…她…寻找…不仅是…‘钥匙’…更是…‘门’…本身…”
“燕群”最后传来的、支离破碎且充满绝望气息的信息,连同那页揭示“梦境编织者”恐怖真相的陈旧笔记,如同两把冰冷的匕首,狠狠刺入“雨燕”和“旅鸫”的心脏。
外部希望的火种似乎已被掐灭,“燕巢”被毁,“夜莺”生死不明。而内部,他们千辛万苦找到的所谓“钥匙”,竟是一个可能引来毁灭的禁忌装置。更可怕的是,“牧羊人”的真正目标——林薇,可能不仅仅是开启某物的“钥匙”,她本身或许就是那扇通往未知的、极度危险的“门”!
绝望如同冰冷的海水,淹没了刚刚燃起的一丝微光。他们被困在这座孤岛般的“方舟”上,脚下是苏醒的巨兽,身边是意图难测的看守,而唯一的盟友可能已遭遇不测。
“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旅鸫”的声音沙哑,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他靠在冰冷的金属墙壁上,眼神空洞。
“雨燕”紧握着那张泛黄的笔记,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在绝境中寻找裂缝。信息虽然令人绝望,但也揭示了更深层的真相。“牧羊人”的意图、“门”的隐喻、“寂静之墙”与“回声”的关联……这些碎片或许能拼凑出新的路径。
“我们不能放弃。” “雨燕”抬起头,眼中重新凝聚起一丝锐利的光芒,“‘燕群’付出了代价才传递出这些信息。‘牧羊人’在寻找‘门’,说明‘门’至关重要,可能关乎最终的结局。我们必须弄清楚,林薇……这扇‘门’,到底通向哪里?而‘寂静之墙’,又是如何‘发现’而非‘建造’的?”
他的目光投向监护室的方向:“关键,还在林薇身上。她的潜意识里,一定藏着答案。我们不能用‘梦境编织者’那种危险的东西,但也许……有更温和的方式……”
“更温和的方式?”“旅鸫”皱眉。
“共鸣诱导。”“雨燕”解释道,指向监控屏幕上林薇平稳的脑波图谱,“你看这些与她潜意识波动同步的外部事件标记。她的深层意识像一面极其敏感的镜子,能映照出特定能量事件的信息碎片。如果我们能制造一种……极其微弱、高度可控的、与她‘启蒙序列’或‘种子’连接同频的‘刺激’,或许能像敲击音叉一样,引发她潜意识中特定记忆或信息的‘共鸣’,并以某种可控的形式(比如更规律的脑波模式变化)呈现出来,而不需要唤醒她或深入其意识暗面。”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也极其危险,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任何过度的刺激都可能惊扰“种子”或对林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需要精确的频率和强度计算,以及绝对安全的隔离措施。”“旅鸫”意识到这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方向,“但‘牧羊人’会允许吗?”
“她不会。”“雨燕”肯定地说,“所以我们必须秘密进行。利用我权限内能调用的、非关键系统的边缘计算资源,进行模拟。然后,需要你找到机会,在林薇的监护仪或附近环境里,安装一个微型的、可精确控制的谐振发生器。”
这是一场豪赌。计划的核心在于对“启蒙序列”和“种子”能量特征的极致理解,以及“旅鸫”的潜入技巧。
接下来的日子,在表面的平静与压抑下,暗流汹涌。“雨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复杂的频率模拟中,他必须从林薇过往的脑波记录、 “种子”的能量频谱以及“彼岸”刻痕的残留信息中,逆向推导出那个可能引发安全共鸣的“钥匙频率”。这项工作耗费心神,且不能留下明显的数据痕迹。
“旅鸫”则利用巡逻和维护的机会,仔细观察监护室的安全漏洞、传感器盲区以及设备接口。他需要设计一个极其隐蔽的安装方式,并能远程触发或定时触发。
压力巨大。地底的“种子”依旧沉寂,但那种蛰伏的压迫感与日俱增。“牧羊人”似乎察觉到了基地内某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她巡视的次数增多,眼神也更加锐利,但并未直接采取行动,仿佛在等待什么,或者……也在进行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准备。
经过数个不眠之夜的计算和模拟,“雨燕”终于锁定了一个极其复杂、动态变化的复合频率模型。他将其命名为“谐波探针”。理论上,这个频率能像一把特制的钥匙,轻轻“叩响”林薇潜意识中与“彼岸”信息相关的“锁孔”,而不会惊醒沉睡的“巨兽”或撕裂她的意识屏障。
“频率模型完成了。但成功率无法保证,风险依然存在。”“雨燕”将加密的数据包传给“旅鸫”,脸色凝重。
“旅鸫”点头,眼神决绝:“设备已准备好,微型压电谐振片,可以贴在生命监测仪外壳内侧,利用设备本身的微弱电流驱动,远程激活。机会就在今晚后半夜,守卫换岗的真空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