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沙尘裹着冷意,训练场的水泥地上还留着昨晚的霜痕。赵凯的重机枪“哒哒”响着,子弹打在铁皮靶上,震得靶心的红漆簌簌往下掉,碎片混着沙尘弹起来,落在杨帆的战术靴边。他站在高台上,手里捏着陈峰给的废弃工厂地图,指尖在地下仓库的红圈上反复摩挲——后天就要出发,前两日的战术磨合已见成效,但他总觉得缺了点“后手”。
昨晚周鹏整理训练报告时提过,上次侦查队员被碎石划破腿,后勤队翻找消毒棉就花了三分钟;孙佳的手腕旧伤因为包扎不当,训练时总隐隐作痛。末世里,伤口处理慢一秒,就可能多一分感染或中毒的风险,尤其是去工厂面对未知的变异生物,急救要是跟不上,再好的战术也白搭。“杨队!”一道清亮的声音从大门方向传来,打断了杨帆的思绪。他抬头,看到个穿着浅灰色医疗服的姑娘快步跑过来,帆布医疗包挂在肩上,带子被磨得发白,怀里紧紧抱着本深蓝色封面的册子——封面上“医疗手册”四个字被水渍浸得有些模糊,边角却被翻得发卷,像是被人反复翻阅过无数次。
是林晓,磐石城派来的医护人员。昨天陈峰还提过,她会晚一天到,专门护送医疗物资和这本据说能应对变异生物伤势的手册。“路上还顺利?”杨帆走下高台,注意到林晓的裤腿沾着泥点,膝盖处有块新的磨损,显然赶路时没少颠簸。
林晓喘了口气,把怀里的手册往杨帆面前递了递,眼里带着点急切:“还算顺利,就是过断桥时遇到几只变异鼠,没耽误事。这手册是磐石城老周医生写的,他治过三十多例变异生物伤,连‘铁脊虫’的毒素都有应对法子,比咱们据点原来的急救方法管用多了!”
杨帆接过手册,指尖触到纸页时,能感觉到上面凹凸的字迹——是用钢笔写的,有些地方还贴着晒干的草药标本,标本旁用红笔标注着“苦艾,解蜥蜴毒”“蛇蜕,敷伤口防感染”。翻到中间一页,还夹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画着简易的伤口分类图,旁边写着“先看颜色:黑边是毒伤,红肿是感染,流血是外伤,别慌”。“咱们据点的急救室在哪?”林晓没等杨帆多翻,就拽了拽医疗包的带子,“我得赶紧看看物资,再把流程改了——后天就要去工厂,得多准备点抗毒的东西。”
杨帆领着她往急救室走。据点的急救室是间临时板房,里面摆着两个旧架子,上面堆着零散的纱布、酒精和几盒过期的消炎药,墙角的箱子里还混着绷带和止血棉,上次赵磊受伤时,后勤队员找了半天才翻到碘伏。
林晓一进门就皱了眉,放下医疗包就开始动手整理。她把架子清空,从自己带的物资里拿出三个不同颜色的箱子:红色箱子贴了“止血”的标签,里面码着压缩止血棉、止血带和凝血粉;蓝色箱子贴了“消毒”,装着生理盐水、酒精和针对变异伤的苦艾水;黄色箱子最沉,打开后是几支玻璃管——里面装着淡绿色的液体,“这是蛇蜕熬的抗毒剂,能解大部分变异爬行类的毒,工厂里要是遇到蜥蜴、蛇,用这个管用。”她又把常用的纱布、绷带塞进急救室门口的挂袋里,每个挂袋上都贴了手绘的示意图:三角形代表绷带,圆形代表纱布,连不识字的队员都能一眼看懂。“上次找东西慢,就是因为堆得乱。现在这样,要处理外伤,伸手拿挂袋里的,要解毒,开黄色箱子,三十秒就能配齐基础用品。”
杨帆靠在门框上看着她忙碌,指尖还夹着那本医疗手册。翻到“伤口处理步骤”那页,老周医生的笔记写得很直白:“第一步看伤口边缘,黑的先去毒,红的先消炎,流血的先按压;第二步别用酒精直接浇毒伤,会扩大毒素扩散——用苦艾水擦三遍;第三步包扎要松,别勒太紧,不然血流通不了。”这些细节,是据点之前从没想过的。上次孙佳手腕脱臼,后勤队员只是随便缠了圈绷带,结果勒得她手指发麻,差点影响狙击训练。“杨队,你能不能叫几个探索队的队员来?”林晓突然抬头,手里拿着个模拟伤口的道具——是用红墨水和凡士林做的“变异蜥蜴抓伤”,边缘涂了点黑色颜料,“得教他们基础的急救,万一在工厂里我没顾上,他们自己也能处理。”
杨帆立刻让周鹏通知队员。十分钟后,赵磊、孙佳、王浩等人都挤到了急救室里,看着林晓手里的“伤口”,脸上都带着点好奇——他们以前受伤,都是随便涂涂酒精,缠上绷带就完事,从没见过这么“讲究”的处理方式。“先看这个伤口。”林晓把道具举起来,“边缘发黑,这是变异蜥蜴的毒伤,要是直接用酒精擦,毒素会顺着伤口往肉里渗,半天就会肿起来。”她拿起一瓶苦艾水,倒在棉片上,轻轻擦着“伤口”,“得先用这个擦三遍,把表面的毒素清掉,再用镊子挑掉可能残留的鳞甲碎片——你们看,镊子要这样拿,尖朝下,别戳到好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