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的稳定运行,如同给据点这具躯体注入了一股强劲的血液。雷达屏幕上更清晰的视野,让杨帆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据点周边区域的动态。然而,清晰的视野也带来了更明确的压力——那盘踞在五公里外废弃工业区,徘徊不去的尸群,像一根卡在喉咙里的刺,时刻提醒着他威胁的近在咫尺。
被动防御永远不是杨帆的风格。电力带来的便利和物资的初步充裕,给了他主动出击、将安全边界向外推进的底气。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并在第二天清晨召集了各据点负责人进行简短商议后,一项重要的决定在联盟内部宣布:扩建“联盟巡逻队”。
消息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各据点间激起层层涟漪。以前,各据点的巡逻大多局限于自家门口几百米范围,装备简陋,信息闭塞,往往遇到危险才能仓促反应。而现在,联盟要组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覆盖更广区域的常备巡逻力量。
选拔通知下发到各个据点,条件明确:战斗能力突出,心理素质稳定,对联盟有足够忠诚度,并且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和观察能力。选拔由杨帆亲自把关,结合各据点负责人的推荐和简单的实战测试。
很快,三十名精气神十足的队员被选拔出来。他们中有跟随杨帆从最初据点杀出来的老兵,眼神锐利,动作干练;也有后来加入的其他据点的好手,摩拳擦掌,渴望在新的岗位上证明自己。三十人被混编成三支小队,每队十人,分别命名为东、南、西三支巡逻队——北面靠近山脉,相对安全,暂由总部据点常规警戒覆盖。
在据点中央的空地上,三支队伍整齐列队。阳光照在他们挺直的脊梁和崭新的装备上,焕发出一种令人心安的锐气。
他们的装备,可谓是联盟目前能拿出的顶级配置:
每人标配一把“蜂刺剑”。这是老李的锻造坊在电力辅助下,利用搜集来的优质弹簧钢打造的新式武器,剑身狭长而略带弧度,两侧开有放血槽,剑尖经过特殊处理,异常锋利且带有细微倒刺,刺入变异体身体后能造成更大的创伤,故名“蜂刺”。
一套改良的防刺服,核心部位镶嵌了从废弃防弹背心上拆下的插板,关键关节处用坚韧的变异兽皮加固,兼顾了防御力和灵活性。
每人配发一个小型雷达设备。这是王工带着技术组赶工出来的简易版本,有效探测范围只有一公里,但足以在巡逻时提前发现小股敌人,并通过特定频率与总部雷达室保持联络。
一个标准的应急物资包,里面装有根据林雪医生指导配置的通用解毒剂、高效止血粉、两包压缩饼干和一壶清水。
此外,每支队伍还配备了一台令人望而生畏的火焰喷射器,由队里最沉稳可靠的队员负责操作,作为应对小规模尸群或者难缠变异体的杀手锏。
杨帆站在队列前方,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他们眼中闪烁着紧张、兴奋与坚定。他手中拿着一张刚刚拟定的“巡逻规则”手稿,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
“兄弟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联盟延伸出去的眼睛和臂膀!你们的任务,就是将我们的安全区,从据点围墙,向外推进到十公里!”他顿了顿,让话语中的分量沉入每个人心中。
“规则如下,都给我记牢了!”杨帆展开手稿,
“第一,每日两次巡逻,上午八点,下午四点,必须准时出发。巡逻范围,以据点为中心,半径十公里。东、南、西三队各自负责一片扇形区域,详细划分稍后地图上标注。”
“第二,遭遇战原则。发现普通丧尸,数量少于二十,评估风险后,可自行清剿,锻炼配合,清除威胁。但若发现精英变异体,或者丧尸数量超过五十的大规模群体,严禁恋战!立刻通过小型雷达汇报坐标和情况,等待支援!你们的命,比任何战果都重要!”
“第三,信息收集。巡逻途中,留意一切可用资源。干净的水源、可能存在的药品、废弃车辆、有价值的建筑材料……所有发现,详细记录,标记在你们携带的地图上,返回后汇总更新联盟资源总图。这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发展!”
规则简洁明了,责任与风险并存,但也充满了开拓的使命感和重要性。队员们挺起的胸膛表明,他们完全理解并接受了这份责任。
“记住,你们不是一个据点的巡逻队,是‘曙光联盟’的巡逻队!彼此之间,要保持通讯,必要时互相支援!现在,各队队长,领取最终区域划分地图,准备出发!”
三支队伍在各自队长的带领下,如同三支利箭,在上午八点整,准时射向了指定的方向。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废墟与荒野的交界处,也带走了据点内许多人关切的目光。
杨帆站在了望台上,通过望远镜追踪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直到变成模糊的小点。他知道,这将是一次关键的尝试。巡逻队的成败,不仅关乎周边安全,更关乎联盟能否真正有效地整合力量,将控制力向外辐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