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现在大家更常叫她的本名林悦——关于系统研究进化晶体的提议,在杨帆心中扎下了根。他深知,在这危机四伏的末世,任何能提升个体乃至集体生存能力的可能性都至关重要。不能仅仅依靠本能和运气去使用这些神奇的晶体,必须理解它们,掌控它们。
第二天一早,杨帆便召集了相关人员,正式宣布成立“晶体研究小组”。组长由提出构想的林悦担任,这既是对她专业知识的认可,也是一种信任和考验。组员方面,杨帆从联盟现有人员中精心挑选了三名有一定基础的队员:一个是以前在化工厂做过质检员的吴斌,心思缜密,对化学品熟悉;另一个是高中物理老师张海,逻辑思维强,擅长分析和建模;还有一个是心思手巧的女队员周敏,以前是手工爱好者,负责协助制作一些简易的实验器具。
这个简陋的“科研团队”,其配置在末世前或许显得寒酸,但在如今,已是难得的人才组合。
研究小组的临时实验室,设在据点内一个相对安静、通风良好的角落,由原本的一个工具间改造而成。条件极其简陋,主要的设备是上次从医院带回来的那台老旧光学显微镜,以及从超市化学试剂柜找到的一些基础试剂——盐酸、氢氧化钠、pH试纸、酒精灯等,还有一些清洗干净的瓶瓶罐罐。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杨帆亲自下达的:系统分析目前联盟库存中,所有不同来源和类型的进化晶体。
林悦小心翼翼地从杨帆那里接过一个特制的小型保险箱,里面分门别类地放置着联盟目前收集到的所有晶体样本:最常见的那种从普通精英丧尸体内获取的、散发着微弱白光的“精英核”;从变异狼犬体内获得的、带着一丝野性躁动气息的“狼核”;上次清剿变异蜂巢时,从蜂后体内得到的、能量波动明显更强烈的“蜂后核”;以及最为特殊、通体翠绿、蕴含着勃勃生机的“藤蔓核”,和那枚一直未曾轻易动用、来自某个特殊变异医护丧尸的、散发着柔和治愈光晕的“医护核”。
每一枚晶体都代表着一次生死搏杀,也蕴含着未知的奥秘。
研究开始了。没有先进的光谱仪,没有高能物理探测器,他们只能利用最原始也最依赖观察者能力的方法。
林悦将每一枚晶体都在显微镜下进行了仔细观察。在数百倍的放大下,晶体的内部结构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秩序感,并非完全均匀,而是有着类似雪花般的复杂、规则的几何纹路,这些纹路似乎在缓慢地、自主地流动着,散发出极其微弱的各色荧光。
“看这里,”林悦招呼吴斌和张海过来,指着显微镜目镜,“所有晶体,无论颜色和能量强弱,其内部这些流动的纹路,其基础构成似乎是同一种物质……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处于活跃状态的微观粒子流。”
她将其命名为“活性能量因子”。
接下来是基础的化学性质测试。吴斌负责操作,他取用极细微的晶体粉末(通常是能量最普通、库存较多的精英核),分别滴加酸、碱,观察反应,测试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结果令人惊讶。这些晶体物理性质极其稳定,普通酸碱几乎无法腐蚀,只在强氧化剂下有极其缓慢的分解迹象。它们不溶于水,但当林悦尝试将少量狼核粉末投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时,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有极其微量的“活性能量因子”从晶体表面剥离,融入水中,使得清水在特定光线下,泛起一丝几乎不可察的淡蓝色微光。
“能量在缓慢释放……”林悦记录着观察结果,“虽然不溶解,但似乎可以通过介质进行能量传递?”
理论需要实践验证。在征得杨帆同意并充分告知风险后,研究小组决定进行一次极小剂量的活体效果测试。志愿者是一名后勤组的年轻队员,名叫小董,体质相对较弱,但自愿为研究贡献力量。
在杨帆、林雪医生和所有研究小组成员的见证下,林悦将用量匙精确称取的、几乎只有指甲盖刮下粉末量的狼核粉末,混入一杯清水中。粉末入水即化,那丝淡蓝微光一闪而逝。
小董有些紧张地接过水杯,看了一眼杨帆,然后仰头一饮而尽。
最初几分钟,没有任何感觉。林雪医生密切监测着他的心率、血压等基础体征。
约莫半小时后,小董忽然眨了眨眼,不确定地说:“好像……肚子里有点暖洋洋的?”
一小时过去,他原本有些苍白的脸色泛起一丝红润,精神头明显好了许多。林雪让他做了几个简单的体能动作——深蹲、握力测试、反应速度测试(接住丢来的小石子)。结果令人惊喜,与测试前的基础数据相比,他的深蹲次数增加了五次,握力提升了近百分之十,反应速度也有明显加快!
“感觉怎么样?”杨帆关切地问。
小董活动着手脚,脸上带着兴奋和不可思议:“队长,感觉……感觉身体轻了不少,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脑子也特别清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