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花,扑在旧教学楼秘密基地的玻璃窗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雾凇。室内却暖意融融,长桌上摆着六人各自的月考成绩单、错题本,还有贺花特意带来的热姜茶 —— 杯壁上印着小小的桃花纹样,是她之前设计的汉服元素衍生款。诗社的核心六人围坐在一起,趁着周末的午后,召开第一次月考后的集体复盘会。阳光透过雾凇,在桌面上投下朦胧的光斑,为这场带着 “总结与规划” 意味的聚会,添了几分温柔。
“先从我的复盘开始吧。” 苏松率先拿起成绩单,指尖在数学和英语的分数上轻轻划过,语气坦诚,“这次月考总分比上次进步了 10 分,但数学的函数题错了 3 道,英语完形填空丢了 8 分。分析下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函数的题型归纳不够,遇到变式题就慌了;二是英语单词记得不牢,很多固定搭配混淆了。”
他翻开错题本,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错误原因:“我把数学错题按‘函数性质’‘图像变换’‘实际应用’分了类,发现自己在‘函数与不等式结合’的题型上最薄弱;英语则整理了 20 个易错搭配,比如‘contribute to’后面接动名词,之前一直错写成不定式。接下来打算每天花 20 分钟做函数变式题,早晚各背 10 个英语搭配,争取下次把这两块短板补上。”
白墨递过一杯热姜茶,轻声补充:“其实你整理错题的方法已经很清晰了,或许可以试试‘错题重做’—— 每周把之前的错题重新做一遍,看看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我之前复习语文时,就是用这种方法巩固古诗文默写,效果还不错。”
提到复习方法,白墨顺势分享起自己的经验,她拿起一本《诗经》笔记本,上面贴着月考语文试卷的古诗文阅读部分:“这次语文古诗文阅读考了《关雎》的赏析,我因为平时做了很多批注,所以答‘赋比兴手法’‘情感内涵’时很顺手,这道题只扣了 1 分。我的复习方法是‘以诗带文’—— 把《诗经》里的重点篇目和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结合起来,比如学《关雎》时,对比课本里的《蒹葭》,总结‘比兴手法’的共同特点;记‘参差荇菜’的‘参差’时,顺便复习课本里‘参差披拂’(《小石潭记》)的用法,这样既巩固了《诗经》知识,又兼顾了语文复习,一举两得。”
她把笔记本递给大家传阅,上面不仅有《诗经》的批注,还有与课本古诗文的对比表格:“比如‘白露为霜’的‘为’是‘变成’,对应课本里‘为坻,为屿’(《小石潭记》)的‘成为’;‘琴瑟友之’的‘友’是‘亲近’,对应‘琴瑟在御’(《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弹奏’,通过对比,既能区分词义,又能加深记忆。”
“这个方法太实用了!” 贺花忍不住感叹,“我之前总觉得《诗经》和课本是两回事,复习时顾此失彼,下次我也试试‘以诗带文’,说不定能提升语文成绩。”
轮到尤龙时,他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释然:“这次月考我的成绩下滑了 5 分,主要是因为考前一周,爸妈总说‘高三了要抓紧’,还拿我和隔壁考年级前十的同学比,我压力特别大,复习时根本静不下心,连最喜欢的《诗经》批注都没心思做。”
他拿起桌上的《赋》手稿,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修改痕迹:“后来我看到自己之前写的‘赋之于心,吟之于口’,忽然想通了 —— 学习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我喜欢《诗经》,想把它的美分享给大家,那就需要先把成绩稳住,才能有更多精力搞诗社活动。现在我每天会和爸妈聊 10 分钟诗社的事,比如贺花的汉服设计、子充的文化背景分享,他们慢慢理解了我的兴趣,也不再给我那么大压力了。”
宋子充拍了拍尤龙的肩膀,轻声安慰:“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家庭压力’,重要的是找到和家人沟通的方式。你能通过《诗经》调整心态,已经很厉害了。对了,我正好有个想法,或许能帮大家一起提升成绩。”
他翻开自己的错题本,里面的排版格外清晰 —— 按 “科目 - 题型 - 错误原因 - 正确思路 - 同类题拓展” 分成五栏,每道题下面还贴着对应的知识点卡片:“我平时会把错题按‘可重复错’‘偶然错’‘不会做’分类,比如数学的‘二次函数最值’属于‘可重复错’,就重点标注解题步骤;语文的‘病句辨析’属于‘偶然错’,就总结常见错误类型。这次月考后,我发现咱们几个人的错题有很多重合的,比如英语的‘时态混淆’、物理的‘受力分析’,不如我们组建一个‘错题分享小组’,每周轮流分享自己的错题和解题思路,互相查漏补缺。”
“这个想法太棒了!” 苏松立刻响应,“比如我数学函数弱,子充你函数好,可以给我讲解题思路;你英语完形填空容易错,我可以分享我的‘上下文推理法’,咱们互相帮忙,肯定比自己埋头复习效果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