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论一枚铜钱的自我修养
夜色深沉,坊城市公安局大楼却灯火通明,尤其是位于十楼的重大案件指挥中心,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墙上电子钟的红色数字无声地跳动着,显示时间已接近晚上十点。专案组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这里,烟雾缭绕,泡面的味道混合着咖啡的苦涩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林远坐在椭圆形会议桌的首位,面前摊开着现场勘察报告、现场照片以及那枚唯一实物证据——“铜钱探针”的高清放大照片。他脸色严峻,目光扫过围坐在桌边的专案组核心成员们:刑侦支队支队长李学明,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眉头紧锁;技术侦查支队支队长赵伟,戴着眼镜,脸上带着技术工作者特有的专注与疲惫;网安、图侦、情报等部门的负责人也都悉数在座,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压力与困惑。
“都说说吧,一下午的勘察和初步排查,有什么进展?”林远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沉稳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时间不等人,每过去一分钟,国宝流失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李学明率先开口,声音沙哑:“林局,现场那边,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收获。那场雨简直就是他们的帮凶,所有可能遗留的痕迹,脚印、车辙,甚至包括他们搬运泥土留下的拖拽痕,几乎都被冲得一干二净。我们扩大了搜索范围,对周边五公里内的所有道路进出口监控进行了初步筛查,昨夜雨大,车辆本就稀少,符合时间段的可疑车辆有几辆,但经过初步追踪,基本都排除了作案可能。他们…太会挑时间和天气了。”
图侦的负责人接着汇报,语气更是无奈:“周边公共监控探头覆盖有限,最近的一个也在一点五公里外,而且他们选择的进山路线完全是盲区。我们调取了所有能调取的民用监控,包括附近几个养殖场自己安的简陋探头,没有任何发现。这帮人,对这里的监控布局了如指掌。”
网安部门的负责人摇了摇头:“目前还没有在本地常用的古玩交易、风水玄学等网络论坛或暗网渠道发现与此批失窃文物明显相关的信息。要么是他们极其谨慎,还没有开始销赃,要么就是他们有我们尚未掌握的、更隐蔽的渠道。”
情报部门提供的线索也同样令人沮丧:“我们梳理了近五年省内乃至全国有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前科的人员,特别是擅长风水定位、精通历史的重点人员,初步筛选出十几个有嫌疑的对象,但经过初步比对,要么有不在场证明,要么其作案手法与此次案件表现出来的超高专业性不符。暂时没有发现直接匹配的目标。”
一个个汇报听下来,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压抑。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犯罪”的开场:时机精准、计划周密、手法专业、行动干净、撤退利落,几乎利用了所有有利于他们的客观条件,规避了所有可能暴露的风险。传统的刑侦手段——摸底排队、调取监控、追踪车辆、调查前科人员——在这样狡猾的对手面前,似乎一下子全都失灵了。一种无形的挫败感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也就是说,除了这枚铜钱,”林远用手指重重敲了敲桌上那张放大的照片,“我们目前,一无所获?”
没有人回答,沉默等同于默认。
李支队叹了口气:“林局,这伙人绝对是老手,而且是高手中的高手。心理素质极好,准备充分,背后很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链条,负责情报、盗掘、销赃甚至洗钱。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盗墓团伙,而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犯罪集团。”
林远靠在椅背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位部下:“困难很大,这我知道。上级的压力,我也扛着。但正因为对手狡猾,案子难办,才更需要我们拿出百倍的努力和智慧!如果案子那么容易破,还要我们专案组干什么?还要我们这些穿警服的干什么?”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监控没了,就找不到人了?没有目击者,案子就成死案了?传统手段暂时失效,我们就不会破案了?”他连续发问,目光最后落在那枚铜钱探针的照片上,“我看未必!越是看似完美的犯罪,往往越会因为一个微小的疏忽而满盘皆输!现在,这个疏忽,可能已经被我们抓在手里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照片上。那枚小小的、造型奇特的黄铜物件,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弱而神秘的光泽。
“赵伟,”林看向技术侦查支队长,“这枚铜钱,技术处那边有什么初步看法?”
赵支队扶了扶眼镜,立刻来了精神,这是目前技术层面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林局,我们初步进行了检测。材质是黄铜,纯度很高,添加了少量其他金属以增加硬度和韧性,不是普通的工业铜材。厚度约1.5毫米,直径28毫米。边缘经过精细打磨,非常锋利。最关键的是中间这些镂空花纹和这个尖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