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给您订好了“豪华阴宅”一日游
内鬼的秘密调查在绝对隐蔽的情况下悄然展开,如同在深水中投入了一颗无声的探测器,试图捕捉那隐藏的暗流。林远表面不动声色,依旧主持着专案组的日常工作,但内心的警惕已提到了最高级别。他知道,在揪出内鬼之前,任何大规模的、针对姚大忠的直接行动都可能重蹈侯三行动的覆辙,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然而,境外拍卖行的压力与日俱增。虽然通过国际刑警渠道的交涉已经发出,但那家拍卖行却以“保护客户隐私”、“需要核实信息”等官方辞令进行拖延,拍卖图录并未撤下,拍卖日期日益临近。时间,成了最奢侈的东西。
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主动出击,但必须换一种方式,一种即使内鬼知晓,也无法破坏,甚至能反过来利用的方式。
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林远脑海中逐渐成形——将计就计,一石二鸟。
他再次秘密召见了那三位绝对核心的调查组成员,听取了他们极其初步且谨慎的汇报:内鬼存在的可能性极高,但范围依然很大,短时间内难以锁定。这更坚定了林远实施计划的决心。
在一个只有极少数绝对核心成员(排除了所有可能存在嫌疑的对象)参加的绝密会议上,林远公布了他的计划。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明处(至少部分信息在明处),对手在暗处,而我们内部还可能有一条隐藏的毒蛇。”林远的声音低沉而冷静,“常规行动已经不安全。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打法:不是隐藏我们的意图,而是主动告诉他们我们的‘意图’。”
与会的心腹们屏息凝神。
“姚大忠第一次成功得手,尝到了甜头,境外市场的需求又如此急切,按照犯罪心理,他极有可能选择再次出手,盗掘新的目标。”林远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圈,“而我们,就给他提供一个‘完美’的目标。”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第一步:精心制造假情报。由市局协调文保单位的绝对可靠专家,虚构一个位于州青市某处(与朐临龙山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但同属文物密集区)的“新发现”的古墓群信息,夸大其价值和埋藏深度,并将其伪装成一份“刚刚确认、尚未及得上报省厅和国家局进行正式勘探保护”的机密内部简报。这份简报的密级要足够高,但又“恰好”能被那个可能存在的内鬼接触到。
第二步:暗中布控。选择一个真实存在的、但已被考古队初步勘探过、确认价值不大且易于监控的地点(由绝对可靠的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秘密选定),作为这个“假情报”中所谓的“新发现古墓群”位置。提前秘密部署最可靠的警力和技术监控设备,张网以待。这次布控完全由林远直接指挥,使用从未在本次案件中动用过的、绝对干净的力量,绕开所有可能被渗透的环节。
第三步:观察与收网。一旦姚大忠团伙被假情报引诱,前往假目标进行盗掘,立即实施抓捕,人赃并获。同时,通过观察假情报的流转和被接触情况,反向追踪内鬼的踪迹。
“这是一个双重陷阱。”林远目光锐利,“对外,引诱姚大忠。对内,测试那只‘鼹鼠’。无论哪一边先上钩,都是我们的胜利!”
计划堪称精妙,但也风险极大。如果内鬼级别不够高,接触不到这份“高密级”情报,计划就无效。如果姚大忠足够谨慎,不上钩,计划同样失败。而且,一旦消息泄露的角度和方式不对,让姚大忠察觉到是陷阱,后果不堪设想。
但这是目前形势下,唯一能打破僵局、争取主动的方法。
“干了!”李学明率先表态,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总比现在这样被动强!”
其他几位核心成员也纷纷表示同意。
计划迅速而隐秘地启动。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被秘密请来,与林远闭门磋商,最终在州青市境内选定了一处符合要求的地点——一片远离村庄、背靠山峦的废弃梯田区域,地下确实有古代文化层,但早已被证实是普通平民墓葬区,并无高价值文物。文保单位内部一份标注着“机密·急”的虚拟文件被精心制作出来,并通过某种“偶然”的方式,放入了内部文件流转系统中一个特定环节,这个环节恰好是之前排查出的、内鬼可能接触到的几个信息节点之一。
林远和他最信任的团队,则如同最高明的导演,开始暗中布置舞台。微型摄像头、震动传感器、热成像仪被巧妙地隐藏在荒草、石块和泥土之下;精锐的抓捕小组化装成当地农民、测绘队员,提前数日分批进入周边区域进行“作业”,熟悉地形,构建埋伏圈;所有通讯使用全新的、一次性的加密频道。整个布控过程,与专案组指挥部完全隔离,如同另一个平行的世界。
与此同时,对姚大忠的监控依旧持续,但重点变成了观察他是否有获取情报以及后续反应的迹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