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赵范身为桂阳太守,是为刘景升效力的。可刘景升战败后,非但不自省,反而将罪责全推到赵范头上,事后更是兔死狗烹,这般行径岂是明主所为?”
“今 ** 能因孙将军一句话便献上赵范首级,来日难保不会因其他缘由,再对身边人痛下 ** 。”
“桂阳几大世家商议后,深感在此等人麾下效力令人心寒,故而宁愿将桂阳献予孙将军,也不愿再为刘表效力。”
“至少孙将军不会因外人三言两语,便对己方之人 *** 。”
孙澎听完樊英这番话,并未轻信。
樊英的言外之意很明确——刘表因孙澎一句威胁,便将已逃过一劫的赵范抓捕斩首,借此平息孙澎怒火。但当初孙澎本已退兵,对赵范网开一面,偏偏刘表扣押张承使团,才逼得孙澎再度出兵劫掠长沙。
待孙澎以武力逼迫刘表释放使团时,又附加了献上赵范人头的条件。细细推敲,若非刘表意气用事激怒孙澎,赵范根本无须送命。
桂阳世家目睹刘表此番作为,孙澎设身处地一想,倒也合乎常理——换作自己身处桂阳,对这位荆州牧的所作所为也难有好感。
可仅因刘表斩杀赵范,桂阳世家就集体叛变?莫非与赵家交情深厚至此?
见孙澎仍存疑虑,樊英急道:“孙将军不妨直言,究竟要如何才肯信我等诚意?”
孙澎侧目看向程咨:“你意下如何?”
程咨摆手:“末将一介武夫,主公这可难为我了。”
孙澎轻笑一声,忽对樊英道:“有些事,你似乎还未交代清楚?”
樊英面露茫然:“在下愚钝,请将军明示。”
孙澎目光一沉:“若我没记错,郴县樊氏一族,从前有个叫樊能的族人吧?”
樊英听罢,猛地一拍脑门!
原来症结在此处?
昔日孙策攻打刘繇时,曾有一员刘繇部将竟被其一声怒吼惊 ** 背,当场毙命。
此人正是樊能。正是凭着这声震 ** 吼,孙策才得了个小霸王的威名。
樊英恍然大悟,连忙向孙澎解释:孙将军明鉴,我们樊家本是中平年间从北方迁至荆州避祸的。
那樊能虽与我同宗,也不过是远亲。为将者本就该有马革裹尸的觉悟。
樊能之事岂能代表我樊家立场?若按此理,当年北方还有同宗樊稠...
樊稠先随董卓,后祸乱三辅,刘景升可曾因此为难过我桂阳樊家?
孙澎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看似慌张,却字字在理。
尤其最后这句,分明是在说:若你孙澎因樊能之事迁怒樊家,岂非连刘表都不如?
这份胆识与辩才,倒是个可造之材。
孙澎饶有兴致地发现,这年轻人名字竟将刘繇麾下樊能、张英二将都包含在内。
只是不知自家夫人与他们可有亲缘...
不过这种事,樊英不提,孙澎自然不会主动提及。毕竟夫人自幼便是赵家童养媳,想来只是同姓罢了。
樊英这才惊觉自己言辞过激——他可是代表桂阳世家来投诚的!
见孙澎默不作声,他额角渐渐沁出冷汗...
你先下去歇着吧。孙澎终于开口,这些消息,我还需核实。
三百二十
樊英悄然退下,孙澎稍作思忖,转头对程咨下令:随我去太守府走一趟。
程咨领命,率众护卫紧随孙澎前往。在太守府见到朱治后,孙澎直截了当道:速调鲁肃回返!
鲁肃初为吴县县尉,后转任吴郡贼曹,月前又外放丹徒县令。这半年间,他辗转三职,从治安管理到地方 ** ,再到执掌一县政务,历练颇丰。原本孙澎欲让其继续磨砺,但因桂阳豪族投诚之事突生变数,急需军政兼通之人坐镇。
遍观帐下,唯鲁肃可当此重任。
三日后,风尘仆仆的鲁肃赶回吴县。此时樊英已带人返回桂阳待命,襄阳方面亦传来新报——刘表短暂露面接见群臣,病况虚实难辨。荆州局势因桂阳异动更显扑朔。
鲁肃未及归家便直奔孙府。书房内,孙澎将新制的茶盏推至他面前:尝尝这新茶滋味。
鲁肃接过孙澎奉上的茶盏,凑近轻嗅,瞬间被那清冽的香气所慑。
此乃茶饮?
彼时茶叶虽已盛行,制法却仅是以鲜叶投沸烹煮。所谓茶汤,不过是用青叶熬出的汁水,少了炒青这道关键工序。
作为异世来客,孙澎尝过几回汉代茶汤后便心生不满——上好的嫩叶,偏生泡不出记忆里的清韵。只是先前诸事缠身,便将这制茶之事搁置了。
近来稍得闲暇,孙澎忽忆起这桩生财妙法。茶叶利几何?且看后世明清,西洋商船年复一年因购茶白银外流,终至不惜兵戈相向。
茶树本就宜栽江南。虽交州最为相宜,扬州亦是佳所。秋收方毕,孙澎便遣人移栽山野茶树,聚为茶园。待来年规模既成,便可大开茶市。
于中原士子,清茶一盏便是风雅标配。吟咏之间,雪月之际,慢品细论,最是相得。而对北方牧族而言,此物更成瘾嗜。常年肉食,非茶不能解腻。若混以乳浆同煮,恰成草原至味——后世减肥者闻风丧胆的奶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