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物流仓库还浸在薄雾里,李伟裹着件洗得发白的棉服,正蹲在地上给电饭煲贴防震膜。透明胶带在他指间绕了三圈,才把卡通熊图案的锅体裹得严严实实,露出的边角还特意垫了层海绵:“这可是孩子们的‘魔法锅’,可不能磕着碰着。” 身后传来周小雨的脚步声,她怀里抱着本厚厚的物流清单,纸页边缘都被翻得起了毛:“李老师,307 台电饭煲、2186 斤杂粮全清点完了,还有张桂芬大妈寄的 50 罐咸菜,就是……” 她指着个鼓囊囊的布袋,“王爷爷捐的红枣袋口没扎紧,撒了小半袋,我已经挑干净装新袋子了。”
沈亦舟正站在冷链车旁核对物资,白大褂领口别着支钢笔,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备注:“杂粮分三类装,小米、燕麦单独放,红豆和绿豆混装 —— 按之前说的,避免孩子误食硬壳。” 他突然指着箱底的迷你打粉机,“这个得贴‘小心划伤’的标签,刀片太锋利。” 远处传来汽车喇叭声,外卖骑手阿杰领着五个同事跑过来,每人手里都拎着个保温箱:“李老师!冷链车加了防滑链,司机说七点准时出发,就是贵州那边山路结冰,可能得晚半天到。”
李伟拍了拍阿杰的肩膀,目光扫过仓库墙上的爱心地图 —— 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向阳小学的位置,周围画满了粉丝捐赠的物资图标:“辛苦你们了,要是路上不好走,就多停几次,安全第一。” 他刚说完,口袋里的手机就响了,屏幕上跳出 “302 宿舍小鲁班” 的来电,接通后,寸头男生的声音透着兴奋:“李老师!我们改装的电煮锅全贴了孩子们的涂鸦贴纸,每台都不一样,还有……” 背景里传来金属碰撞声,“我们加了个小抽屉,能放勺子和抹布,省得孩子们找不着!”
上午十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准时开启,镜头刚对准操作台上的保温桶,在线人数就冲破了 900 万。弹幕里刷满 “等看新邪修菜”“物资到哪了”,李伟举着个印着 “爱心厨房” 的不锈钢保温桶,对着镜头晃了晃:“家人们,今天教一道‘保温桶版蔬菜肉糜饭’—— 不用开火,提前把食材炒好,倒进保温桶焖两小时,早上做的,中午吃还是热乎的,特别适合山区孩子和带饭的打工人!”
沈亦舟已经把食材摆好,肥瘦相间的猪肉糜装在瓷碗里,胡萝卜、青菜切成小丁,旁边放着碗提前蒸好的米饭。他指尖捏起一点肉糜,对着光看了看:“正统肉糜饭讲究‘肉嫩菜脆’,选肉要挑‘三肥七瘦’的五花肉,剁的时候加两勺清水,肉糜才不会柴。” 话没说完,李伟就从冰箱里掏出袋现成的肉糜,包装袋上 “免剁免洗” 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沈师傅,打工人哪有功夫剁肉?这现成的肉糜三块五一斤,比自己剁省半小时,还不用收拾案板。”
李伟把肉糜倒进平底锅,不用倒油,直接开小火:“肉糜本身有油脂,干煸能逼出香味,还不油腻。” 他用铲子把肉糜压散,褐色的肉粒在锅里滋滋作响,“记住要不停翻炒,不然底部会糊 —— 没有平底锅就用不锈钢饭盒,放在电磁炉上慢慢烘,效果一样。” 弹幕里立刻刷起 “饭盒党狂喜”“现成肉糜已下单”,一个带着 “山区支教” 标签的 ID “小杨老师” 弹出:“李老师!我们只有煤炉,能用铁锅做吗?”
李伟笑着点头:“当然可以!铁锅烧热后放肉糜,多翻炒一会儿,逼出油脂就行。” 他往锅里加了勺生抽和半勺白糖,“调味不用太复杂,生抽提鲜,白糖中和咸味,孩子老人都能吃。” 沈亦舟补充道:“正统做法会加葱姜末去腥,但考虑到孩子可能不爱吃,建议把葱煮成水,过滤后倒进肉糜,既去腥又不影响口感。”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滤网,演示着过滤葱姜水,“这样处理,肉糜更细腻,适合牙口不好的孩子。”
沈亦舟指着蔬菜丁:“给孩子做这道菜,蔬菜要选易熟的,胡萝卜丁提前用开水烫一分钟,不然焖两小时也不熟;青菜最后放,倒进保温桶前拌进去,保持脆爽。米饭要蒸得稍硬点,焖完后才不会粘成坨。” 弹幕里的 “乡村教师” 们纷纷留言 “记笔记了”“明天就试”,张桂芬大妈的 ID 弹出:“小李老师!我加了点土豆丁,软乎乎的,老人孩子都爱吃!”
直播到一半,周小雨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冷链车司机发来的视频 —— 山路两旁积着雪,车轮上的防滑链裹着冰碴,司机对着镜头说:“李老师,前面有段路结冰了,正在撒盐,估计得等一小时才能走。” 弹幕里立刻刷起 “司机师傅辛苦了”“注意安全”,这时,一个带着 “卡车司机” 标签的 ID “老郭在路上” 弹出:“李老师!我是贵州本地的卡车司机,离结冰路段还有五十公里,我带了融雪剂,这就过去帮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