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太阳还未升起,整个安置点都被一层淡淡的晨雾所笼罩。安置点的冰棱在这寂静的时刻开始悄然消融,滴答滴答的水声在这片宁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沈亦舟早早地起了床,他踩着半化的雪水,小心翼翼地迈向厨房的墙体。每一步都能听到靴底的冰碴与地面摩擦发出的细碎声响,仿佛是这片雪地在向他诉说着昨夜的寒冷。
当他终于走到厨房墙体前时,他突然愣住了。他的目光落在了孩子们昨日画的彩绘上,这些彩绘原本是那么鲜艳夺目,但现在却因为昨夜积雪融化成水,顺着墙面的缝隙渗了进去,而变得有些发潮。
小芸画的“妈妈煮铜锅”,那原本鲜艳的红色颜料已经晕染成了淡粉色,就像是被泪水洇湿了一般,让人看了心生怜悯。而阿明画的“飞包子”,翅膀的边缘也模糊了起来,就像是被泪水泡过的糖纸,失去了原本的鲜活劲儿,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颜料要掉啦!” 小芸的哭声猛地从墙角传来。女孩蹲在墙根,冻得发紫的小手正拿着干布,徒劳地擦拭着墙面,布料上已然沾上了淡红的颜料,好似擦不掉的泪痕。“这是妈妈的模样…… 要是没了,妈妈就找不到家了。” 她怀里还揣着母亲的照片,照片边角被体温焐得发软,与墙上模糊的图案相互映衬,看得人心头发紧。
张爷爷拄着拐杖缓缓走来,怀里抱着那只旧铜锅,锅底还沾着昨日煮面留下的油星。“别擦了,越擦越花。” 老人蹲下身,用铜锅接住屋檐滴落的融水,“以前在山里,画在木板上的图案受潮了,就用松针煮水刷一遍,能固色。咱们如今没有松针,或许能用艾草试试。” 他从布包里掏出晒干的艾草,这是上一章雪天用来吸潮气的,此刻竟成了抢救彩绘的唯一希望。
临时物资帐篷里,周小雨正对着账本发愁。账本上 “彩绘保护” 一栏依旧空白,刘姐昨日捐的水彩只剩半盒,新的保护剂还在山下的物流站。“‘颜料商刘姐’凌晨发消息,说追加捐 10 瓶墙面保护剂,还有 500 元现金,让咱们买松节油擦污渍。” 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指了指旁边的纸箱,“这是‘豆腐商小王’捐的 200 块豆腐,凌晨刚从镇上的豆腐坊运来,用保温箱装着,还没化冻。只是运输费得咱们先垫上,刘姐的捐款要明天才能到账。”
志愿者小张猛地冲进来,手里紧攥着块受潮的颜料板:“周姐!墙体返潮太严重了,刚砌的砖缝都在滴水,再不想办法,彩绘全得毁!咱们连块像样的防水布都没有,只能用粉丝捐的旧雨衣挡着,根本不管用!” 帐篷外传来 “哗啦” 一声,原来是盖在墙顶的雨衣被风吹破了,融水顺着破口更快地往下流,小芸的哭声也愈发响亮。
上午九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准时开启。镜头左侧,李伟站在受潮的彩绘墙前,镜头清晰地捕捉到墙面晕开的颜料,小芸正蹲在旁边,用干布轻轻按压着墙面;右侧画面里,张爷爷正用铜锅煮着艾草水,沈亦舟则在一旁整理刚到的豆腐,豆腐块裹着冰碴,在晨光中泛着白光。
“家人们,你们瞧这墙上的图案,昨日还鲜亮得如同刚画就的,今日被融水一泡,就成了这般模样。” 李伟的声音满是心疼,却又透着坚定,“小芸说,这是妈妈的样子,不能丢;阿明说,飞包子要送吃的给山里的朋友,也不能丢。所以今日咱们有两个任务:一是抢救彩绘,二是给施工的志愿者和孩子们做‘腊肉白菜豆腐煲’,豆腐软嫩,腊肉喷香,白菜解腻,热煲暖身,吃了才有劲儿保护咱们的‘童趣墙’。”
在线人数瞬间冲破 2.3 亿,弹幕里的支援建议与诙谐调侃如同融水后的溪流,汹涌地涌来。ID “颜料商刘姐” 率先连麦,画面里她举着一瓶墙面保护剂,背景是摆满颜料的货架:“李老师!我捐的保护剂已经让物流师傅加急送了,中午准到!这东西刷在墙面上,能防返潮还能固色,比你们用艾草水管用得多 —— 我当年给老家的祠堂画壁画,就用这个,十年都没掉色!” 她还发了段使用教程,“记得先把墙面擦干,再用软毛刷薄刷一层,别刷太厚,不然会留印子!”
“刘姐这‘壁画经验’太绝了!”ID “装修师傅老陈” 紧跟其后,头像里是刚完工的装修工地:“我捐 20 块防水布和 10 把软毛刷!防水布要铺在墙顶,就像给墙面戴顶帽子,比用旧雨衣靠谱多了!” 他还调侃道,“我当年给客户刷墙,返潮问题比你们这严重多了,就靠这招解决,现在客户家的墙还跟新的一样!沈老师要是刷保护剂手生,我视频教你,保准比教我徒弟还耐心!”
ID “豆腐商小王” 也连麦进来,镜头里他正往保温箱里装豆腐:“李老师!我捐的豆腐是用山泉水做的,嫩得能掐出水来,煮在煲里能吸满腊肉香,比城里的嫩豆腐还好吃!我还捐 300 元,给孩子们买糖,保护彩绘累了,吃块糖甜一甜!” 他发了张豆腐坊的照片,“我这豆腐坊开了二十年,第一次给这么有意义的厨房捐豆腐,必须保证新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