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16 日清晨七点,渔村的海风裹挟着细碎晨露,在 望海贝坊 尚未完工的贝壳墙上凝成水珠。施工师傅张师傅扛着窗户框架走向预留窗口,刚将其架上去,便传来 一声。只见窗框歪斜着卡在墙上,左侧比窗口宽出 5 厘米,右侧却窄了 2 厘米,宛如被狂风吹偏的船帆。
“尺寸差得也太离谱了!” 张师傅猛地将卷尺摔在满是木屑的工作台上,金属外壳与木板相撞发出闷响。他蹲下身时工装裤膝盖处的补丁被木屑扎得簌簌掉落,额头豆大的汗珠顺着沟壑纵横的皱纹,啪嗒啪嗒砸在歪斜的窗框上,洇出深色的痕迹。“窗户框宽了整整 5 厘米,门轴还少了一套!” 他扯起脖子上的汗巾胡乱抹了把脸,露出后颈被太阳晒脱的一层皮,“昨天拆箱时急着赶进度,现在装到一半才发现 ——”
他的指节捏得发白,手中那块锯下来的木片边缘像犬齿般狰狞,粗糙的断面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仿佛在嘲笑这场突如其来的混乱。木工锯子斜倚在墙边,锯齿上还嵌着几丝暗红的木纤维,如同咬过猎物后残留的血迹。“这锯子钝得能当铲子使,” 张师傅抄起锯子重重劈在木板上,锯齿只在表面刮出几道浅痕,“锯木头跟啃带筋的牛骨头似的,好不容易锯下来的边角 ——” 他指着地上歪歪扭扭的废料,“全是斜的,装上去漏风不说,雨水渗进来,不出半年窗框就得烂透!”
阿强踩着三轮车碾过碎石路,车斗里铝锅覆着保鲜膜,残余的鱼汤在晨雾里腾起细白热气。他瞥见歪斜的窗框嵌在墙垛间,喉结滚动着咽下叹息:我家老房子换窗那会儿,师傅拿木工刨子削平凸起,再用桐油木片填实缝隙,最后刷三层防水胶,大风天连张纸都塞不进去。 他弯腰轻叩窗框,朽木发出空洞回响,可咱们手头没刨子,连备用门轴都找不着,这活比解九连环还难。
竹篮晃动的脆响由远及近,小玥和小涛肩并肩跑来,篮底海菜泛着墨绿光泽。小涛刚伸手触碰窗框,就被李伟攥住后领拽回来。这窗框少说三十斤,别拿手指当千斤顶。 李伟用虎口丈量着变形的窗框,另一只手把海菜篮往少年怀里塞,去溪边把海菜泡开,等会儿给你们露一手海鲜疙瘩汤绝活。
临时厨房的帐篷里,沈亦舟正加热鱼汤,把昨天剩下的虾仁切碎放进锅里,准备做疙瘩汤的汤底。“鱼汤加虾仁和海菜,鲜得很,孩子吃着暖腹,” 他对周小雨说,后者手里拿着两张单据:“‘门窗配件店赵哥’上周留言说捐的木工刨子和 2 套门轴,物流消息显示昨天到了县物流站,王主任帮忙协调了三轮车,今天上午十点到,走乡村小路,避开早高峰的农用三轮车;还有‘粉丝群’上周捐的 1200 元,说是给孩子们买灶台材料的,今天上午刚到账,已经联系了镇上的水泥店,下午送 2 袋水泥和 1 袋河沙过来,用来搭灶台。”
上午九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准时开启。李伟举着相机站在歪歪的窗框旁,镜头特写错位的窗框和散落的木片(用布垫着,怕扎脚)。“家人们,今天咱们遇到了‘窗偏轴缺’的难题,” 他对着镜头苦笑,“窗户框尺寸不对,门轴还少一套,木工工具也钝了,装到一半卡壳了。想请大家在线支支招,看看有没有办法调整窗框尺寸,或者用什么材料填补缝隙,不让咱们的贝坊‘漏风失暖’。不过咱们先教一道暖腹又鲜口的邪修菜 ——‘海鲜疙瘩汤’,用昨天的鱼汤、虾仁,‘宝妈群’捐的海菜,还有‘粮油店李哥’捐的面粉(上周剩的 15 斤),疙瘩煮得软烂,海鲜鲜,孩子吃着不用挑刺,施工师傅们装窗户累了,喝着也能攒劲。”
在线人数慢慢涨到 2.4 万,弹幕里很快热闹起来。ID “木工师傅老陈” 率先留言:“李老师,窗框宽了用木工刨子刨薄(每次刨 2 毫米,别一次刨太多,容易刨歪),窄的地方垫涂了防水胶的木片(木片厚度按缝隙来,别太厚),门轴装的时候要对齐铰链,用螺丝固定牢!我仓库里有 2 把新木工锯,今天上午让物流和配件一起送过去,不用捐款,算我为‘望海贝坊’出份力!” 还发了张刨子使用的示意图,标着刨木的角度。
ID “装修博主小田” 紧跟着支招:“填补缝隙用‘发泡胶’!门窗和墙体之间的缝隙打一层发泡胶,晾干后切平,再刷防水漆,风再大也漏不进来!我家装修时就这么干,冬天暖气都不外漏!我昨天刚买了 2 罐,让三轮车送过去,下午一点到!” 弹幕里有人开玩笑:“小田老师这是把‘封窗秘籍’都贡献出来了!别让咱们的贝坊变成‘穿堂风馆’!”
ID “县文旅局” 再次官方留言:“已协调县木工队的刘师傅(有 30 年木工经验),上午十一点前到工地,指导窗框调整和门轴安装;另外,‘望海贝坊’的招牌制作已经联系了广告公司,今天下午送设计稿过来,选好样式后下周就能制作,费用从文旅专项补贴里出,不用额外花钱!” 弹幕里顿时刷满 “文旅局给力”“窗框有救了”,ID “村民阿婆” 也留言:“我在家煮了红糖小米粥,等会儿用保温桶送过去,师傅们刨木头累,喝着暖身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