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茶香刚漫过安检口,李伟手里的茶样罐就被阳光晒得发烫。沈亦舟递过一张纸巾,指了指他额角的汗:“别慌,咱们的春芽茶,品质摆在这儿。”他身上那件米白色中式外套是粉丝“服装设计师阿乔”特意定制的,盘扣是茶芽形状的木饰——用两人种的第一棵老茶树枝做的,沈亦舟从帆布包掏出湿度计,“茶样含水率5.2%,刚好符合评比标准,跟当年咱们在暴雨夜抢救的茶苗一个品相。”
“我不是慌,是激动。”李伟摩挲着茶样罐上的“龙鼻嘴村”字样,罐底贴着晓茶手写的标签:“2025年明前春芽,一芽一叶,山泉水灌溉”。昨天出发前,晓茶攥着他的胳膊哭:“李老师,这罐茶里有全村人的希望,我把爷爷的茶针放进去了,保平安。”他想起八年前,就是用这枚茶针,和沈亦舟在雪夜撬开冻硬的茶饼充饥。
刚走进评比大厅,就被一阵喧闹围住。几个穿西装的人举着“云雾山茶业”的牌子,正对着工作人员争执:“我们的茶是有机认证的,怎么会被查出农残?肯定是检测错了!”李伟瞥见他们的茶样罐,标签上的“高山有机”字样有些模糊,沈亦舟悄悄说:“这是去年评比作弊被通报的企业,咱们离远点。”
签到台后,中国茶叶协会的张秘书长眼睛一亮:“李伟同志,可算把你们盼来了!陈教授天天跟我夸,说你们的春芽茶是‘带着体温的好茶’。”他接过茶样罐,掂量了一下,“包装很朴素,但茶韵藏不住。”
周小雨举着直播架跟在后面,镜头扫过大厅里的参展商:“家人们,我们已经到杭州评比现场了!左边是年产值十亿的大企业,右边是百年老字号,咱们春芽茶园虽然年轻,但底气十足!”弹幕里立刻刷起“春芽必胜”,“茶叶收藏家老黄”留言:“我已经订了去杭州的高铁,现场为你们加油!”
“李老师,沈老师!”一个穿冲锋衣的小伙子跑过来,胸前挂着“春芽粉丝团”的牌子,“我是‘户外博主阿峰’,从宁波开车过来的,带了咱们粉丝众筹的加油牌!”他展开一块喷绘布,上面贴满了粉丝的手写祝福,“这是‘卡车司机老周’写的,他说当年拉遮阳网的路,现在都种满了茶苗。”
上午九点,评比正式开始。第一环节是感官评审,七位评委围着茶桌就坐,面前摆着编号的盖碗。李伟紧张地攥着拳头,指节发白,沈亦舟用胳膊肘轻轻撞了他一下,递过一瓶温水:“看茶,别看人。”春芽茶被沸水冲泡,汤色金黄透亮,茶芽在碗中根根竖立,像极了当年两人在荒山上栽下的第一排茶苗。
“这茶的条形很特别,是自然晾晒的痕迹。”主评委端起茶杯,先闻香,再啜茶,闭上眼睛回味,“入口有蜜香,回甘很快,喉韵里还有兰花香,这是宋种的典型特征。”他睁开眼,“可惜产量太少,不然能成爆款。”
旁边“云雾山茶业”的代表冷笑一声:“光有香味有什么用?有机茶要看检测数据,我们的茶多酚含量比他们高两个百分点。”沈亦舟立刻掏出检测报告:“我们的茶多酚18.5%,氨基酸7.2%,农残零检出,而且我们的茶是‘生态种植’,不用化肥农药,靠的是粉丝捐赠的印楝油和草木灰驱虫。”
评委们传阅着检测报告,张秘书长补充:“春芽茶园的种植模式,我们考察过,是‘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典范,带动了整个村的脱贫,这才是茶叶的‘人文价值’。”弹幕里“说得好”刷屏,“农艺师小唐”留言:“生态种植的茶,氨基酸含量就是高,口感更鲜爽!”
中午休息时,李伟接到晓茶的电话,声音带着哭腔:“李老师,云南粉丝‘茶农阿朵’寄的茶样保鲜箱到了!她说是她爷爷传下来的,能保持茶样的鲜度,路上走了三天,遇到暴雨延误了,还好没坏!”
“太好了!”李伟激动地提高了音量,“你把保鲜箱的照片发过来,我给评委看看。”挂了电话,他拍着沈亦舟的肩膀说:“咱们的春芽茶,不仅是茶叶,更是全国粉丝的心意,这就是咱们的底气——当年咱们连买防虫网的钱都没有,是粉丝你五十我一百凑的,现在这些心意都藏在茶里了。”
下午的理化检测环节,春芽茶的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正当大家松口气时,“云雾山茶业”的代表突然举报:“他们的茶样有问题!我刚才看到他们的人给评委送东西!”众人哗然,李伟立刻站起来:“请你拿出证据!我们的茶样全程由工作人员保管,每一步都有记录,你这是诬陷!”
张秘书长立刻调取监控,画面显示李伟和沈亦舟一直在休息区,根本没靠近评委席。“云雾山茶业”的代表面红耳赤,张秘书长严肃地说:“本次评比秉持公平公正原则,恶意举报者取消资格!”弹幕里“大快人心”刷屏,“律师粉丝阿强”留言:“要是他们再诬陷,我免费帮咱们打官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