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正回到办公室,关上门,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他没有开灯,任由窗外清冷的月光和院子里地灯的微光,在房间里勾勒出家具模糊的轮廓。空气中,那股由疲惫、憋屈、恐惧和愤懑交织而成的能量,浓郁得仿佛成了实质,像一层薄雾,无声地笼罩着一切。
口袋里的钢笔,像揣着一块刚从火里取出的烙铁,热度隔着布料,持续地熨烫着他的皮肤。这股热量,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和亢奋。
他拉开椅子坐下,将那几本写满了“采访心得”的笔记本摊在桌上。
刘大姐那句“我坐的不是椅子,是岗位,是阵地”,胖子李宏那句“我恨不得肋生双翼”,老王那套“静坐理疗治好了腰间盘突出”的歪理……这些在极度压迫下迸发出的、闪烁着求生智慧的谎言,此刻正静静地躺在纸上,每一个字都散发着荒诞而精纯的怨气。
这怨气,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这个让他们不得不撒谎的、无形的体系。
苏正笑了。
这笑意很轻,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几乎听不见声音,只是嘴角无声地向上牵起。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手艺精湛的厨师,面对着一堆味道古怪、甚至有些腐败的食材,而他的任务,就是用最高超的烹饪技巧,将它们做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佛跳墙。
他拧开笔帽,英雄钢笔的笔尖在微光下,泛着一点深邃的红。
他铺开稿纸,将笔尖悬在纸张上方。
第一篇,是刘大姐的。
抬头,他早已想好——《我的岗位,我的长征——一名基层档案员的思想升华之路》。
笔尖落下,一种难以言喻的顺畅感从指尖传来。仿佛不是他在写字,而是这支笔,正借着他的手,将那些无形的怨气,提纯、锻造、淬火,最终变成了一行行闪烁着“党性光辉”的铅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刘芳,是清水镇政府一名普通的档案管理员。今天,能站在这里,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苏正下笔极快,那些从刘大姐口中挤出来的、干瘪的词句,在他的笔下,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变得丰满、华丽,且充满了令人信服的情感力量。
他将刘大姐那被焊在椅子上的八小时,描绘成了一场“向内求索”的精神长征。
“……当我的身体被牢牢地‘固定’在岗位上时,我才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何为‘守土有责’。我屁股下面的这方寸之地,不再是冰冷的座椅,而是组织的信任,是人民的期盼,是我必须用生命去扞卫的阵地!那一刻,外界的喧嚣离我远去,我听见的,只有档案柜里,那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
他将刘大姐为了上厕所而爆发出的求生欲,升华成了一种“与时间赛跑”的使命感。
“……我看着那些尘封的卷宗,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每一份发黄的文件,都承载着清水镇的一段岁月,它们不应该被遗忘在角落里!我告诉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不是在整理档案,我是在与被遗忘的时光赛跑,我是在为我们清水镇,守护它的根,它的魂!”
写到这里,苏正停顿了一下,回想起刘大姐描述自己最后站起来时,那副泫然欲泣的模样。他笔锋一转,蘸满了最浓稠的情感。
“……当最后一本档案归位,当我终于可以站起来的时候,同志们,我承认,我哭了。那不是委屈的泪水,更不是疲惫的泪水。那是激动的泪水,是自豪的泪水!我看着焕然一新的档案室,看着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我被我自己,被我们这支关键时刻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深深地感动了!我终于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走了多远,而在于他是否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了所有的光和热!谢谢大家!”
写完最后一个字,苏-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篇充满了虚伪、夸张、拔高和自我感动的发言稿,就这样一气呵成。他自己读了一遍,都差点被里面那股悲壮而崇高的情绪给感动了。
他甚至可以想象,明天,当刘大姐用她那带着沙哑哭腔的嗓音,念出这篇稿子时,台下的领导们,会是何等动容。
而这,仅仅是开始。
他翻开新的一页,为后勤科的胖子李宏,拟定了标题——《总有颗心,为万家灯火而滚烫》。
他将李宏那一百多个催命般的采购电话,描绘成了一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后勤保障画卷。
“……有人问我,是什么支撑着我,在短短几小时内,完成了过去几个月都难以完成的物资调配任务。我想说,是初心。当我听到有同志反映,办公室的订书机坏了,打印纸没了,我的心,就如同刀绞。干部们在前线冲锋陷阵,我们后勤保障就是他们的弹药库!弹药库,绝不能空!那一刻,我恨不得自己能肋生双翼,将全天下的办公用品,都搬到同志们的面前……”
第三篇,是综合办老王的。标题更加玄妙——《静坐一日,我于方寸间得见天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