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支线完结】办公厅效率提升,市委工作焕然一新!
那一声凄厉的尖叫,仿佛耗尽了张敬所有的精气神,也像一个休止符,为市委办公厅那场长达数小时的疯狂交响乐,画上了一个仓促而潦草的句点。
当纪委的人带走已经形同痴傻的张敬时,走廊里挤满的干部们,像一群被惊扰的羊,默默地、自动地让开了一条路。他们看着那个往日里高高在上的主任,此刻像一具被抽走了骨头的皮囊,被架着拖向未知的深渊。
没有一个人说话。
恐惧,像一种无色无味的病毒,在空气中悄无声息地传播,感染了每一个人。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市委办公大楼的走廊里,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反射着清晨的阳光,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仿佛昨日那场惊心动魄的纸张风暴,只是一场集体性的噩梦。
然而,当综合一处的王科长,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手里攥着一颗速效救心丸,小心翼翼地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时,他知道,噩梦并没有结束。
办公室里,一尘不染,甚至比他自己打扫得还要干净。他那张平日里总堆着几份“待研究”文件的办公桌,此刻空空如也。
这片空旷,比堆积如山的文件,更让他感到恐慌。
他僵硬地走到座位上,坐下,身体却不敢靠实椅背,像屁股底下有钉子。
他不敢喝茶,不敢看报,甚至不敢大声呼吸。他就那么坐着,像一尊等待审判的石像。
“笃笃。”
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王科长浑身一颤,手里的救心丸差点掉在地上。
一个年轻的文员探进头来,脸上带着几分敬畏和几分同情:“王科长,这是区里刚送来的一份加急文件。”
年轻文员将一个牛皮纸袋,像递送一枚炸弹一样,轻轻放在王科长桌子的边缘,然后迅速退了出去,仿佛多待一秒都会被传染上什么。
王科长的目光,死死地钉在那个牛皮纸袋上。
加急文件。
曾几何时,这是他最喜欢的四个字。因为“加急”,意味着可以名正言顺地拖延,一句“正在协调相关部门”,就能让它在路上旅行个十天半月。
可现在,这四个字,在他眼里,比催命符还要可怕。
他的手,颤抖着,伸向那个纸袋。指尖触碰到纸袋的瞬间,他仿佛被烫了一下,猛地缩了回来。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伸出手,用两根手指,小心翼翼地捏住纸袋的一角,将里面的文件抽了出来。
《关于请求紧急修缮幸福里社区下水管道的报告》。
又是民生问题。又是“紧急”。
王科长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漏了一拍。他仿佛已经能看到,这薄薄的几页纸,在他手里自动翻页、自动盖章,然后化作一道流光飞出窗外。紧接着,社区居民的感谢电话和财政局的质问电话,就会同时打爆他的手机。
不行!绝不能让它自己动起来!
一股求生的本能,压倒了所有的恐惧。王科长猛地抓起那份报告,从笔筒里抽出钢笔,看也不看报告的具体内容,直接翻到最后一页的审批栏,以一种他自己都未曾想过的决绝笔触,龙飞凤舞地写下批示:
“情况属实,民生为本。拟同意,请马主任阅示。”
写完,他甚至来不及欣赏自己这堪比书法的字迹,抓起文件,像逃命一样冲出办公室,直奔副主任马学文的办公室。
他要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用最快的速度,传递下去。
这一幕,并非孤例。
整个市委办公厅,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高效”之中。
秘书处的小李,再也不敢在他的公文里掉书袋,用那些模棱两可、充满“智慧”的词句。他写的每一份文件,都像小学生作文一样,主谓宾齐全,标点符号清晰,简单直白到近乎粗鲁。他生怕哪个词用得稍微“艺术”一点,他那台有自主意识的电脑,就会帮他“润色”成一道道催命的军令。
督查室的干部们,也不再悠闲地品茶看报。他们把所有督办事项,按照紧急程度,列成了一张精确到小时的执行表。每一个电话打出去,都直奔主题,绝不说一句废话。
“喂,是住建局吗?关于东湖公园工程款拖欠问题,办公厅要求你们今天下午五点前,必须给出解决方案。”
“财政局吗?我是督查室。关于退休教师津贴核发的事,请立刻执行,我们半小时后需要看到拨款回执。”
电话那头的单位,一开始还想按老规矩打太极,可督查室这边直接一句:“文件已经由办公厅下发,你们如果对执行有异议,可以直接向赵书记汇报。”
“赵书记”三个字一出,对面瞬间没了声音。
整个云州市的行政系统,都感受到了这股来自市委中枢的、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那些曾经习惯了和办公厅打交道的部门,突然发现,游戏规则全变了。以前,一份文件报上去,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池塘,虽然能看到一圈涟漪,但很快就会沉底,了无音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