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新的危机,关东诸侯的联合反扑
长安,相国府。
夜色如墨,将整座府邸浸染得庄严肃杀。书房之内,烛火通明,巨大的烛台上,数十支牛油大烛静静燃烧,将一幅铺满了整个房间地面的巨型沙盘地图照得毫发毕现。
沙盘上,从东都洛阳到西都长安,山川、河流、关隘、城池,皆以巧夺天工的手法微缩呈现。此刻,一条代表着关东联军的,由无数细小红色旗帜组成的狰狞长龙,正蜿蜒盘踞在从虎牢关到函谷关的狭长官道上,龙头已经深入一处名为“一线天”的险峻峡谷。
陈默负手立于沙盘前,身形被烛光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投射在冰冷的墙壁上。他一动不动,目光沉静地注视着那条红色长龙,仿佛在欣赏一件即将完成的艺术品。
李儒侍立一旁,手中捧着一叠刚刚用快马从前线传回的竹简。他的呼吸很轻,但胸膛的起伏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激动。这盘惊天动地的棋局,由主公一手布置,如今,所有的棋子都已落到了预定的位置。
“主公,”李儒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打破了书房内的沉寂,“刚刚收到的消息,袁绍已在虎牢关大宴三军,狂言三日之内必破函谷,兵临长安城下。其先锋王匡部,已全数进入‘一线天’谷地。其后军与中军,在官道上绵延数十里,队形散乱,毫无戒备。”
他顿了顿,补充道:“鱼儿……全都入网了。”
陈默没有回头,只是从旁边的小案上,拿起一枚代表着袁绍帅旗的、稍大一些的赤金小旗,缓缓地,将它插在了那条红色长龙的七寸之处。
动作轻柔,仿佛只是在摆弄一件玩具。
“本初从不让人失望。”陈-默开口,声音平淡无波,“给他一根竿,他就敢顺着往上爬,也从不抬头看看,竿子上面吊着的,究竟是甜美的蜜桃,还是冰冷的绞索。”
李儒躬身道:“皆在主公算计之中。只是……文优仍有一丝顾虑。”
“说。”
“此次联军,号称五十万,几乎是关东诸侯倾巢而出。袁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其势较之上次,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儒的目光落在沙盘上那片密密麻麻的红旗上,眼神凝重,“这便是他们的联合反扑,堵上了身家性命。我们虽然布下了天罗地网,但毕竟兵力悬殊,若是其中一环稍有差池,被他们冲出包围,后果……”
陈默终于转过身,看向李儒。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眼神却深邃得让李儒不敢直视。
“文优,你看这是危机?”
李儒一愣,不知该如何回答。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这不是危机,又是什么?
“是,也不是。”陈默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让微凉的夜风灌入房中,吹动他的发梢。他望着天边那轮残月,缓缓说道:“于我西凉军而言,这不是危机,只是一场预料之中的清扫。但于这天下而言,这却是一场天大的危机。”
李儒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看到沉沉的夜色。
陈默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有些飘忽:“你以为,他们为何而来?仅仅是为了替潘凤报仇?为了上次兵败的颜面?”
他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不。他们是为了一石三千斤的土豆而来,是为了我治下那些能吃饱饭、脸上有了笑容的百姓而来,是为了那一座座拔地而起、让他们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的学堂而来。”
“我每让一个百姓吃饱饭,就等于在他们那些世家豪族的根基上,挖了一铲土。我每让一个寒门子弟读上书,就等于在他们垄断的权柄上,凿开了一道裂缝。我做的‘好事’越多,他们就越是坐立难安。因为他们发现,百姓们开始知道,谁才能让他们活下去,活得像个人。”
陈默转回头,目光如电,直刺李儒内心深处:“所以,他们必须来。他们要用一场‘正义’的讨伐,毁掉这一切。他们要向天下人证明,我董卓依旧是那个国贼,跟着我,只有死路一条。他们要重新把那些刚刚抬起头的百姓,踩回泥里,让他们继续当牛做马,继续忍饥挨饿,继续对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主人’感恩戴德。”
“这,才是这场‘联合反扑’的真相。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所在。”
一番话,说得李儒浑身巨震,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他一直以为这只是一场军事上的博弈,却从未想过,主公看到的,是更深层次的,两种秩序的生死对决。
是让百姓活,还是让世家活。
原来,这才是这场战争的本质。
“主公深谋远虑,文优……愚钝了。”李儒深深一揖,发自肺腑。
陈默摆了摆手,重新走回沙盘前。他的手指,轻轻拂过沙盘上代表着“一线天”的狭长谷地。
“所以,这一战,我们不能败。不但不能败,还要胜得干脆利落,胜得惊天动地。要一战,就打断他们的脊梁骨,打碎他们所有的幻想。”
他抬起眼,看向角落里那座巨大的漏刻。铜壶里的水,正滴下最后一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