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刚吹黄龙盟田埂上的野草,广场西侧的盐仓就热闹起来 —— 岩穴部落的岩山带着五个族人,赶着两辆装满岩盐的木车来了。黑色的岩盐块堆在木车上,阳光下泛着暗哑的光,引得路过的族人都忍不住驻足张望。
“阿石首领!阿果姐!我们按约定送岩盐来了!” 岩山跳下车,拍了拍车上的岩盐,“这次拉了两百斤,都是我们挑的大块岩盐,没掺泥土,您放心用!”
那时和阿果赶紧迎过去,盐山也从盐部落的帐篷里跑出来,蹲在木车旁拿起一块岩盐,用牙咬了一小口 —— 咸度比龙盟晒的海盐浓,还带着点淡淡的矿物质味。“这岩盐好!腌肉肯定香!” 盐山兴奋地说,“我们部落之前用海盐腌肉,要放不少才够咸,这岩盐放一点就能出味,能省不少盐量。”
阿果让族人把岩盐搬进盐仓,又找来石臼和木杵,让盐山演示怎么处理岩盐:“先把岩盐敲成小块,再放进石臼里碾成细盐,要是腌肉,就碾成粗盐粒,比细盐更能渗进肉里。”
盐山拿起木杵,对着岩盐块用力砸下去,岩盐块 “咔嚓” 一声裂成小块,再放进石臼里反复碾磨,没一会儿就碾出了细盐。“你们看,这岩盐碾出来的盐粒比海盐细,颜色也白一点,” 盐山把细盐倒进陶盘里,“用来炒菜、腌菜都合适,要是和海盐混着用,咸度正好,还能添点不一样的味。”
当天下午,阿果就组织族人用岩盐做试验 —— 水伯负责腌肉,取了十斤新鲜的山猪肉,分成两组,一组用纯岩盐,一组用岩盐和海盐按 1:2 的比例混合。“我们看看哪种腌出来的肉更香,保质期更长,” 水伯一边往肉上抹盐一边说,“以前用纯海盐腌肉,能存两个月,要是岩盐好用,说不定能存三个月。”
林苗则用岩盐腌野菜,把新鲜的芥菜洗净切段,拌上岩盐粒,装进陶瓮里压实。“用岩盐腌的野菜,说不定能少放点盐,还不影响鲜味,” 林苗封瓮时特意在瓮口做了标记,“过十天打开尝尝,对比一下和海盐腌菜的差别。”
十天后,试验结果出来了 —— 用岩盐和海盐混合腌的肉,肉质更紧实,咸香里带着点回甘;纯岩盐腌的肉虽然够咸,但味道有点单一;岩盐腌的野菜比海盐腌的更脆,没有涩味。“就按 1:2 的比例混合用!” 阿果拍板决定,“盐山,你负责教各部落怎么混合岩盐和海盐,以后冬储腌肉、腌菜,都用这个配比,既省盐,味道又好。”
盐山立刻带着族人去各部落演示,山魁的妻子拿着混合盐,往刚猎来的野兔肉上抹:“以前腌这么大的兔子要半斤海盐,现在用混合盐,三两就够了,还更鲜!” 山魁笑着说:“等冬天吃腌肉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岩盐到底好不好 —— 要是能存三个月,明年就能多腌点肉,给东域分盟也送点。”
岩盐的事刚安排妥当,西边坡地的棉田就传来了好消息 —— 棉桃熟了。翠绿的棉桃裂开一道道缝,雪白的棉絮从缝里露出来,像一朵朵迷你的白云,挂在半人高的棉株上。
“可以采收了!” 林苗一早就在棉田边喊,手里提着一个竹篮,篮子里已经装了半篮带壳的棉桃,“采收的时候要轻一点,别把棉絮扯破,带壳采回来,再坐在广场上剥棉絮,又干净又快。”
族人们都提着竹篮来帮忙,山娃子也跟着山魁来了,他踮着脚够到一个裂开的棉桃,小心地摘下来放进篮子里,还跟身边的小伙伴比谁摘的棉桃大。“我要摘好多棉桃,做一件最大的棉衣!” 山娃子举着一个大棉桃,笑得露出了豁牙。
可采收没多久,林苗就发现问题 —— 有些棉桃虽然裂开了,但棉絮还没完全干透,摘下来容易发霉。“大家注意看,” 林苗拿起一个半干的棉桃,“棉絮要是有点发潮,就先别摘,等太阳晒两天,干透了再摘,不然剥出来的棉絮容易粘在一起,不好弹。”
族人们赶紧调整,只摘那些棉絮雪白、干透的棉桃。到了傍晚,广场上就堆起了几大堆带壳棉桃,族人围坐在篝火旁,一边剥棉絮一边聊天。林苗教大家怎么剥得又快又干净:“捏住棉桃的壳,轻轻一掰就开,棉絮就能完整取出来,别用指甲抠,容易把棉絮抠破。”
剥好的棉絮装在大竹筐里,雪白蓬松,像堆在筐里的云朵。“这么多棉絮,能做多少件棉衣啊?” 沼泽部落的一个女族人问。林苗笑着算:“一件成人棉衣要五斤棉絮,一件孩子的要三斤,我们现在剥了五十斤,能做八件成人的、五件孩子的,等把剩下的棉桃都收了,全盟的人都能穿上新棉衣!”
可新的难题又来了 —— 弹棉絮需要弹弓,之前用的弹弓是麻绳做的弦,弹不了几下就松了,棉絮弹得不蓬松。“得做铁弦的弹弓!” 沙木看到后说,“铁弦结实,弹力足,能把棉絮弹得又松又软,做出来的棉衣也暖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