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正名与惊变
长安城内的流言蜚语,如同梅雨季的湿气,无孔不入,沉滞难消。尽管李瑾动用金吾卫抓了几个传播谣言的市井无赖,但源头依旧隐匿在暗处,而那“皇后怀有妖胎,将引灾祸”的恶毒低语,仍在某些阴暗角落悄然弥漫,甚至开始隐隐动摇部分底层官吏和军中士卒的心思。
这一日,林薇在太医署令请脉后,屏退左右,只留李瑾在侧。她面色平静,抚着腹部,对太医令缓声道:“本宫近日心神不宁,夜梦繁多。曾梦一老者,鹤发童颜,手持玉尺,丈量宫阙,言此子秉承天地正气,当以‘规矩’衡世。醒来似见案头《匠作标准》纲要,隐有光华。未知此梦,是吉是凶?”
太医令乃杏林圣手,亦是心思剔透之人,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面露“恍然”与“敬畏”之色,伏地道:“恭喜陛下,贺喜娘娘!此乃大吉之兆啊!玉尺者,度量权衡,象征公正与法度。老者持尺,正合皇后殿下推行‘标准’,匡正百工之举!此梦昭示,皇子(或皇女)乃应运而生,将来必是承继陛下与娘娘之志,以‘规矩’定江山、利万民的明君圣主!此非妖异,实乃祥瑞!”
李瑾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林薇的用意。他顺势而下,面露“惊喜”:“竟有此事?莫非是上古圣贤感念皇后之功,特来点化?”
很快,“皇后梦遇持尺仙翁,预兆皇嗣乃‘规矩’化身,将定鼎盛世”的“祥瑞之说”,经由太医署“无意”间透露,再由精心安排的内侍、宫人“悄悄”传扬,迅速覆盖了之前的污秽谣言。这则“祥瑞”与林薇一直以来推动的“标准”事业完美契合,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远比那空穴来风的“妖胎”之说更令人信服,也更符合百姓对明君贤后的期待。
风向开始转变。市井间的议论,从猜疑恐惧,转向了对未来皇嗣的期许和好奇。“规矩”一词,伴随着这则祥瑞,愈发深入人心。
林薇借此东风,以“为皇嗣积福,稳固国本”为由,推动李瑾下旨,由“大唐盛世基金会”拨出专款,在关中地区择地兴修一座大型的、完全按照《大唐匠作标准》建造的“示范水利工程”,并宣布此工程将以未来皇嗣之名命名,其惠泽之地,永免部分赋税。此诏一出,万民称颂,将“祥瑞”与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联系起来,彻底将恶毒谣言碾碎。
**\* \* \***
就在帝都舆论战暂告段落之际,前往高句丽沿海探查的“拂晓”成员,历经九死一生,终于带回了足以令整个大唐朝廷震动的确切情报。
情报证实,高句丽不仅在百济故地秘密造船,而且其进度远超预估!他们利用招募的倭国工匠以及不知从何种渠道获得的、关于大唐新式海船的部分结构图样(并非核心机密,但足以启发思路),已经成功建造出了三艘体型远超以往、结合了唐船坚固与倭船灵活特点的“探索船”。更令人不安的是,高句丽水师并非单纯防御,他们已利用这些新船,数次组织小股船队,尝试性地向东南方向航行,其目标似乎并非大唐山东沿岸,而是……更遥远的,可能与倭国、乃至更南方岛屿建立直接联系的航线!
“他们想饶过我们!”兵部职方司郎中(负责地图、情报)指着海图,声音带着惊愕,“他们知道正面突破我登州水师防线困难,便想另辟蹊径,向外寻求盟友或资源,试图从海上构筑一条不受我大唐控制的对外通道!”
这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举动。若让高句丽成功与倭国乃至南方岛屿势力建立起稳固的海上联盟或贸易路线,大唐对其的封锁和压制效果将大打折扣,其在东北亚的地位将更加棘手。
“绝不能让他们的图谋得逞!”李瑾斩钉截铁,“新舰研发必须加快!登州水师要立刻派出快船,对高句丽东南沿海进行威慑性巡弋,必要时可‘误入’其宣称的水域,试探其反应!绝不能让他们的船队畅通无阻!”
“陛下,或许……我们也可以‘另辟蹊径’。”林薇沉吟道。高句丽的举动,让她想起了另一个时空的海权争夺。“高句丽能与倭国勾结,我们为何不能?倭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国中亦有仰慕大唐文化、渴望与大唐贸易的势力。或许,我们可以派遣使团,携重礼与通商优惠,正式访问倭国,与其建立官方联系,甚至可以提供一些非核心的农业、医药技术,拉拢其心,从内部瓦解高句丽可能构建的海洋联盟。”
联倭制丽?这个提议让众臣有些意外,但细想之下,又不失为一步妙棋。若能成功,便可对高句丽形成海陆夹击、孤立包围之势。
“此策可行。”李靖率先表示赞同,“倭国慕华已久,若能以利导之,使其牵制高句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 \* \***
然而,就在大唐君臣针对高句丽的新威胁调整战略布局之时,一场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惊变,突然发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