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李默送来的那个旧笔记本,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霍铭辰和苏晚晚心中漾开了层层涟漪。
笔记本里的内容并非成熟的技术文档,更多是零散的研究笔记、草图和一些边界模糊的算法构想。但其中反复提及的“非接触式生物特征捕获”、“情绪状态与生理信号关联模型”等字眼,以及几个标注着“江城集团前沿探索基金”的潦草页眉,足以引起高度警惕。
“江辰屿……他在那么早的时候,就开始布局这类敏感技术了?”苏晚晚翻看着笔记的影印本,眉头紧蹙。前世她对江城集团的业务并不深入了解,但现在看来,江辰屿的野心和手段,远比她想象的更隐蔽、更具前瞻性。
霍铭辰的指尖敲击着桌面,眼神锐利如鹰隼:“这类技术如果滥用,在商业竞争乃至更广的领域,将是可怕的武器。结合他后来对霍氏和苏氏的步步紧逼,恐怕不止是商业竞争那么简单。”他看向苏晚晚,“李默说觉得‘不对劲’,他的直觉可能是对的。这个研究方向,伦理边界非常模糊。”
两人都意识到,江辰屿的危险程度,需要重新评估。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商业对手,更像是一个潜伏在暗处、掌握着危险技术的狩猎者。
“这个笔记本,是关键物证,但也可能成为靶子。”霍铭辰沉声道,“我会让林枫安排人,对李默进行暗中保护。至于我们,”他顿了顿,“需要更主动一些了。”
被动防御,永远无法摆脱阴影。
(承)
就在霍铭辰加紧部署,一方面深挖笔记本线索,另一方面应对江辰屿在校园内各种或明或暗的渗透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
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节即将开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面向全校的“创新项目路演大赛”。今年的比赛规格极高,获奖项目不仅能获得丰厚奖金和资源倾斜,更有机会直接进入几家顶级投资机构的视野。
而霍铭辰负责的那个与学校实验室合作、此前在申请扶持时受阻的前沿科技项目——“灵境”沉浸式交互系统,也将作为重磅项目参赛。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霍铭辰在项目组内部会议上,目光扫过核心成员,“不仅是为项目正名,拿到应有的支持,更是向所有人展示,霍氏看中的项目,不是一些魑魅魍魉的小动作能够阻挡的。”
他的话语带着强大的自信和一丝凛然的锋芒。项目组成员备受鼓舞,连日来被各方掣肘的憋屈化为了昂扬的斗志。
苏晚晚也加入了项目组,负责“灵境”系统的视觉设计和用户体验优化。这是她的专业领域,她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与霍铭辰的技术团队配合默契。无数个夜晚,他们一起在实验室里调试设备、打磨细节,常常忙到深夜。
在紧密的合作中,苏晚晚对霍铭辰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技术上的严谨与敏锐,在管理上的果决与担当,以及偶尔流露出的、与她讨论设计方案时的专注与欣赏,都让她心动。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共同奋斗的目标下,愈发紧密和自然。
偶尔的闲暇时刻,霍铭辰会开车带她离开校园,去山顶看星星,或者去江边吹风。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静静地并肩而立,感受着彼此的存在和难得的宁静。前世的隔阂与伤痛,在现实的温暖与并肩作战中,一点点被抚平、替代。
(转)
路演大赛的前一天,整个项目组进行最后的通宵调试。
实验室里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紧张兴奋的气息。核心传感器阵列需要完成最后一遍校准,这是保证“灵境”系统沉浸感的关键。
霍铭辰和苏晚晚,以及林枫等几个技术骨干,都围在庞大的主控台前,紧盯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
“数据波动有点异常。”一个负责算法的成员突然出声,指着屏幕上某个参数曲线,“三号传感器的反馈延迟比预期高了0.3毫秒。”
0.3毫秒,对于普通应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追求极致低延迟的“灵境”系统,却可能造成细微的眩晕感,影响体验。
“检查连接线和接口。”霍铭辰立刻下令,声音冷静。
林枫带人迅速排查了物理连接,没有问题。
“难道是传感器本身出了问题?”有人猜测。
霍铭辰眉头紧锁,亲自上前操作主控电脑,调出底层日志文件,一行行代码飞速滚动。他的侧脸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专注和冷峻。
苏晚晚站在他身边,能感受到他周身散发出的凝重气息。她心中隐隐有些不安,这种关键时刻出现难以解释的微小异常,总让人觉得不对劲。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距离预定的最终封存测试时间越来越近。
突然,霍铭辰敲击键盘的手指停了下来,目光锁定在日志文件深处几行极其隐蔽的、被标记为系统正常缓存的指令上。
“不是硬件问题。”他抬起头,眼神冰冷得骇人,“有人动了手脚。在系统底层植入了一段非常隐蔽的休眠代码,会在特定负载下被触发,制造微小的延迟波动,难以追踪源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