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星辉碎片那警示性的闪烁,如同冰水浇头,瞬间驱散了苏晚晚因疲惫和眼前美景而产生的片刻松懈。她紧握着粒子手枪,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飞船外每一片摇曳的紫色植被,每一处幽暗的阴影。
然而,除了那越来越浓的、如梦似幻的发光孢子,以及远方持续传来的、空灵到近乎诡异的生物鸣叫,她什么也没有发现。没有狰狞的怪物,没有潜行的猎手,只有一片死寂般的、被过度渲染的“生机”。
这种无形的压力,比直面敌人更加令人窒息。未知,永远是恐惧的最佳温床。
她退回飞船,迅速锁闭了所有还能工作的舱门,启动了仅存的、能量匮乏的被动防御传感器阵列,将探测范围设定在飞船周围五十米。做完这一切,她才背靠着冰冷的舱壁,缓缓滑坐在地,心脏仍在剧烈地跳动。
她取出那蕴藏着星辉的装置,捧在掌心。那点光芒已经恢复了平稳的微弱闪烁,但之前那瞬间的警示所带来的悸动感,依旧残留在她的精神链接中。
“你感觉到了什么,铭辰?”她低声问,像是在寻求确认,又像是在给自己壮胆,“是这片森林?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没有回答,只有星辉在她生命能量的滋养下,传递回一丝微弱却坚定的“存在”感。这就够了,至少她不是独自一人面对这诡异的寂静。
(承)
夜晚在高度警惕中缓慢流逝。传感器没有触发任何警报,外面除了风声和那不变的鸣叫,再无异常。但苏晚晚不敢合眼,那种被无数眼睛窥视的感觉并未消失,反而随着夜色加深而愈发清晰。那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注视,而是一种……弥散在环境中的、无形的感知力,如同整个星球的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沉睡中的感官网络,而他们的闯入,似乎正在微妙地扰动它。
黎明时分,那橙紫色的天光再次取代了靛蓝的夜空。苏晚晚决定不能坐以待毙。飞船能源即将耗尽,物资匮乏,他们必须主动寻找出路,确认“希望哨站”的信号来源。
她重新规划了探索路线,决定沿着昨天发现的小溪向上游前进。水流通常能导向更开阔的地带或者文明的痕迹,而且水源地本身也是生存的保障。
再次踏上这片紫色的土地,苏晚晚的感觉与昨日截然不同。她不再被表面的美丽所迷惑,每一步都走得极其谨慎,“播种者”的感知力如同蛛网般以她为中心向外蔓延,仔细甄别着周围生命场的任何细微变化。
她注意到,那些发光的孢子在白天并未完全消失,只是光芒变得极其暗淡,如同附着在植物叶片和土壤上的细微尘埃。当她走过时,这些孢子会极其轻微地、同步地改变飘浮的方向,仿佛在……“目送”她离开。
更让她毛骨悚然的是,随着她深入森林,周围的植物开始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同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其叶脉的走向、枝条分叉的角度,甚至花朵的形态,都隐隐呈现出某种难以言喻的规律性,仿佛遵循着同一个模板。就连脚下苔藓的厚度和颜色分布,都均匀得不像自然造物。
这片森林,像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统一管理的……花园。
(转)
沿着溪流跋涉了数个小时,除了越来越浓的诡异感,苏晚晚一无所获。没有动物,没有昆虫,只有寂静的、仿佛被无形之手修剪过的植物。疲惫和沮丧开始悄然滋生。
就在她考虑是否要原路返回时,前方的景象让她停住了脚步。
溪流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片小小的河滩。而在河滩对岸,一片相对稀疏的林间空地上,赫然矗立着几座……结构体!
那绝非自然形成的岩石或树木!那是明显带有几何特征的建筑残骸!材质是某种暗灰色的合金,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表面布满了厚厚的苔藓和攀援的紫色藤蔓,似乎已经被遗弃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建筑的风格简洁而坚固,带有一种实用主义的冷峻感,与“织网者”或“观测者”那种充满流线型和能量感的风格截然不同,更像是……某种人类或其他务实文明的殖民前哨站遗迹?
“希望哨站”?还是更早的、未知的探险者留下的?
苏晚晚的心跳再次加速。她小心翼翼地涉过及膝的溪水,靠近那片遗迹。
遗迹规模不大,主要由三座低矮的、半球形穹顶建筑和一个已经坍塌了一半的通讯天线塔组成。她选择了一座看起来保存最完好的穹顶建筑,入口处的金属门早已锈蚀脱落,内部一片黑暗。
她激活了防护服上的照明灯,光束刺破黑暗,照亮了内部的景象——到处是散落的仪器碎片、凝固的尘埃,以及更多疯狂滋生的、散发着微光的紫色藤蔓。这些藤蔓几乎覆盖了每一寸墙壁和地面,甚至缠绕在一些破损的控制台上,仿佛要将这人工造物彻底拉回自然的怀抱。
她在废墟中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日志记录、数据存储设备或者任何能揭示这里发生了什么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