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的阳光驱散了秋日的薄雾,给城市带来一丝暖意。黑色的加长轿车再次准时驶出酒店,目的地是位于城东工业区的“新华动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车上,刘峻的手指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一行行代码飞速滚动。
“张董,新华动力的情况比前两家更…‘硬核’。”刘峻头也不抬地说道,“官网信息很少,公开专利多是外围应用,核心的涉及甚少。网络防护等级极高,尝试了几次常规路径渗透,都被异常坚固的防火墙和主动防御系统拦下了,差点触发警报。这家公司的网络安全意识很强,或者说,有高人指点。”
第三席闭目养神,闻言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仿佛早有预料。“有军方指点的企业,自然不会像普通商业公司那样门户大开。这才有点意思。Thomas,预约对接情况如何?”
Thomas翻看着日程平板:“对接很顺利,接待规格也很高。但对方明确表示,董事长在外出差,本次由董事兼总工程师张宏毅全权负责接待。这位张总工,是业内着名的技术权威,也是新华动力的技术灵魂人物,性格…据零星资料显示,极为专注甚至有些执拗,对技术之外的事务不甚关心,可能不太好打交道。”
“技术灵魂?最好不过。”第三席嘴角微扬,“与技术灵魂对话,往往比与商业灵魂对话更直接,也更纯粹。”
车子驶入新华动力厂区。这里的氛围又与天工高材不同,少了几分粗犷,多了几分冷峻的秩序感。高耸的厂房、整齐划一的管线、随处可见的保密警示标识,以及门口神色严肃、眼神锐利的保安,都无声地传递着这里的特殊性。
接待他们的正是总工程师张宏毅。他年纪与赵总相仿,但身形更瘦削,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目光透过镜片显得格外专注甚至有些锐利,握手时力道很足,却没有任何寒暄客套,直接切入主题:“张董,欢迎。时间有限,直接去车间吧,看实物比听介绍更有用。”
这种直来直去的风格,让习惯了商业互吹的Thomas稍稍一怔,第三席却似乎颇为欣赏,点头道:“正合我意,有劳张总工。”
新华动力的核心车间同样戒备森严,进入流程更为繁琐。里面的设备庞大而精密,充满了重工业的力量感。张总工的讲解极其专业且语速很快,充斥着大量缩略语和内部术语,但他似乎默认来访者都具备同等知识水平,并无丝毫放缓或解释的意思。
第三席听得极其认真,偶尔提出的问题也直击要害,显露出事先做足了功课。Thomas和苏颖努力跟上节奏,记录着关键信息。刘峻的目光则看似随意地扫过各种设备接口、数据线缆布局以及工程师们操作的工作站。
然而,很快刘峻就发现,在这里,他之前的小手段几乎无处施展。关键设备区域物理隔离做得极好,无线信号屏蔽严重,有线接口都有特殊的物理锁闭和监控。技术人员操作时,都遵循着严格的双人复核和安全规程,几乎找不到瞬间的疏忽。
张总工仿佛脑后长眼,在一次刘峻目光稍微在一个数据接口上停留过久时,冷不丁地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警示:“所有核心测试数据,实时上传内部封闭网络,外部U盘端口禁用,无线传输模块已物理拆除。这是安全红线。”
刘峻面不改色地推了推眼镜,将目光移开,心中却是一凛。这里的防护,简直是铜墙铁壁。
参观持续了一上午,张总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所有介绍都集中在技术原理、性能优势和应用前景上,一旦涉及具体的工艺参数、控制代码源代码、核心算法构架等,便巧妙地绕开或仅以“这是经过多次优化调试的结果”、“涉及企业核心机密”一语带过。
他的态度始终客气,甚至因为遇到能听懂他技术的“同行”而显露出一丝难得的热情,但那种技术人特有的执拗和原则性,却构成了一堵无形却坚实的墙。
第三席脸上的笑容依旧和煦,但眼神深处,却渐渐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这次,遇到的不是犹豫不决的尚总,也不是渴望资金的赵总,而是一个将技术视为信仰、将规矩刻入骨血的真正“看门人”。
下午的会谈在新华动力一间简朴却庄重的会议室进行。氛围明显不同于前两家。
第三席依旧施展其强大的说服力,描绘着星辰集团能带来的全球资源、顶尖的合作研发机会以及加速技术迭代和应用的美好蓝图。
然而,张总工的反应却十分冷静。他仔细听着,甚至不时点头表示认可,但当Thomas再次提出那套“需要核心资料进行深度尽调”的标准流程时,张总工缓缓地摇了摇头。
“张董,Thomas先生,你们说的这些,对新华动力确实很有吸引力。”张总工的语气平稳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理性,“但是,公司的安全规程和保密条例,是最高红线,没有任何变通的余地。这不是信任与否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