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寒奥纪,第156个旧历日。
地上一层车库内,改造工程进入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即车顶设备安装与全车系统集成。
林淼站在高大的黑色雪地车旁,仰头望着车顶,眼中闪烁着即将完工的兴奋光芒。
他拖过那架结实的高承重登高梯,稳稳地架在车侧,然后利索地爬了上去。
站在车顶,视野开阔,他可以清晰地看到车顶表面那几个之前被切割掉的旧行李架留下的光秃秃的承重焊点,以及几个为了穿线或安装设备而预先开好的规整的圆形或方形开孔。
他拿出一个遥控器,对准安装在车库顶部的小型轨道式吊机。按下按钮,吊机的挂钩缓缓降下。林淼将早已准备好的、由高强度合金焊接而成的车顶行李架挂上吊钩。
这个行李架结构复杂,不仅有多根横纵梁用于承载和固定物品,在中央位置还预先留出了一个标准的圆形开孔,正是为安装遥控武器站的基座准备的。
在遥控器的精确操控下,沉重的行李架被平稳地吊起,缓缓移动,最终精准地降落放置在车顶预定位置,底部的支脚与车顶的承重焊点完美对应。
林淼放下遥控器,拿起放在一旁的电弧焊枪和防护面罩。他调整好电流,戴上面罩,耀眼的蓝色电弧瞬间亮起。
他手法稳定地沿着行李架每个支脚的边缘,逐一进行满焊作业,确保每一个连接点都牢固无比。
“滋……滋……” 的焊接声在车库内回荡,焊花飞溅。完成了全部十二个主要焊点的焊接后,他关掉焊枪,拿起角磨机,换上打磨片,仔细地将所有焊点打磨得光滑平整,与行李架和车顶融为一体。
他用力晃了晃行李架,整个结构纹丝不动。“看着挺稳固。” 林淼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是无人机模块。 他再次操作吊机,将那个从白色雪地车上拆下的、集成有自动开闭舱盖的无人机起降模块吊上车顶。
他将其放置在车顶侧后方一块预留的区域。先用高强度内六角螺钉将其基座初步紧固在车顶预留的螺栓孔上。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拿起焊枪,将无人机基座与下方行李架的接触边缘也进行了点焊加固,随后同样打磨光滑。这样一来,无人机模块便被稳稳永久性地固定在了车顶,即使面临剧烈颠簸也不会松动。
然后是壁炉排风口。 车顶和上方的行李架在相应位置都预留了直径约15厘米的烟道孔。
林淼从地上拿起一个之前雪地车拆下的、带有高效颗粒过滤网和红外信号抑制降温功能的金属换气风口。
他将这个风口直接从行李架的开口处穿下,对准车顶的开孔,然后用螺丝从内部将其牢牢锁紧在车顶钢板之上。这个风口能确保壁炉废气顺利排出,同时减少热信号特征,并防止外部风雪倒灌。
完成车顶初步安装后,他下了登高梯,进入车厢内部。他从空间中取出一根之前自制的通风管道口零件,一端为单口,另一端分叉为双口。
他爬上一个小凳子,将管道的上端单口与刚刚安装在车顶的换气风口下端紧密对接,用卡箍锁死,贴上航空胶带。
接着,他从空间里取出一个体积更大且燃烧效率更高的真火壁炉。
他将壁炉的排烟管组装好,并在管道外部套上了一个高效的热量交换器,这个是用于回收部分废气热来加热车内空气。
然后,他将排烟管的出口,用耐高温的铁箍和螺丝,与那一分二通风管道左下侧的出口牢固连接。
最后,他用电焊机,将壁炉沉重的底部直接焊接在了车底预设的承重点上,确保其绝对稳固。
紧接着是卫生间通风。
他在卫生间的铝合金隔板上方开了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孔,安装上一个静音换气扇。
在换气扇的出口管道上,他加装了一个单向止逆阀,防止外部冷空气或壁炉烟气倒灌。然后,他将这根管道的另一端,接在了一分二通风管道右下侧的出口上。
“完美!”林淼看着自己设计的这套集成系统,不由得赞叹。一次性巧妙地解决了壁炉排烟和卫生间换气两大需求,共用车顶一个出口,简化了结构,也减少了车顶开孔数量,有利于保持车体强度和密封保温性。
然后是车顶武器站的安装。
林淼重新爬上登高梯,再次来到车顶。由于这辆重型雪地车尺寸庞大,即使安装了无人机模块和换气风口在车尾部分,车厢前部车顶依然留有非常充裕的空间。
他目光投向了放在车库地面的、从白色雪地车上拆下的遥控武器站。
他操作吊机,吊钩垂下,挂住武器站基座上的吊环。在他的遥控下,遥控武器站连同内部的轻机枪被缓缓吊起,小心翼翼地越过行李架,挪动到车顶前部中央那片空旷区域的上方。
林淼仔细调整着位置,让武器站基座底部的安装孔,精确地对准了车顶和行李架上那个预留的圆形开孔以及下方的固定螺栓孔。随着他细微的操控,武器站稳稳地被安置在了车顶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