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重生而来,心中对于这段情谊的理解比任何人都要深刻。他深知这份情谊对于关羽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比任何武艺、地位都更为重要的存在。
如果曹操强行带走关羽,或许能够保护他一生的安稳,但这样做却无异于亲手斩断了关羽命中注定的最璀璨华章。那个被后世称为“美髯公”、“武圣”的传奇人物,将会因为曹操的一己私欲而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曹操深知自己不能这么做,他不能因为今生的私心而篡改那份属于关羽的、独一无二的兄弟情缘和忠义之路。这份深藏在心底、无法宣之于口的理由,让曹操只能将其深深掩埋。
他缓缓转过头,面对着荀彧,露出了一抹看似轻松、实则蕴含深意的笑容。然后,他用一种平静而又富有说服力的声音说道:
“平慧,你之所言,皆为云长贤弟着想,我心甚慰。然则,正因他乃潜渊之龙,我才更不能将他困于山门清幽之地。”
“哦?”荀彧眉头微蹙,静待下文。
“逍遥派固然有其独特之处,但它终究只是一个偏安一隅、远离尘嚣的地方。”曹操的目光渐渐变得悠远起来。
他缓缓说道:“云长的才华并不在于对典籍的精研,而在于他那纵横捭阖的谋略,在于他经世济民的抱负,更在于他手提三尺剑,立下不世之功的勇气!他所需要的,是江湖的磨砺,是市井的烟火,是对人心的洞察,是亲眼目睹这天下的疮痍和黎民的疾苦!这些,在山上是绝对学不到的。”
曹操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语气更加坚定地说:“让云长留在涿郡,隐匿于市井之中,并非是对他弃之不顾。恰恰相反,这是为了让他真正地沉下去,去经历生活的种种,去感受世间的百态,去打磨那颗如同璞玉一般的赤子之心,以及那无双的武勇。”
他继续解释道:“涿郡乃是边塞的要冲之地,这里龙蛇混杂,各种消息都能四通八达。在这样的环境中,云长能够更快地感知到天下风云的变幻,能够结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这对于他未来的眼界、决断能力,乃至识人用人之道,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曹操最后几个字说得意味深长。他不能明说关羽会在此地遇到刘备,但“识人用人”这个理由,既符合逻辑,又能巧妙地指向未来——关羽需要独立地、不受任何人(包括他曹操)影响地,去辨识那个真正值得他托付一生的明主和兄弟。
“况且,”曹操补充道,带着一丝兄长般的关怀与狡黠,“我与他已结金兰,情谊永在。逍遥派虽远,并非不能互通声气。他若有难处,或有所需,自有渠道知会于我。暗中照拂,未必不如带在身边。让他独自闯荡一番,经历些风雨,才能真正成长为翱翔九天的雄鹰!平慧,你说呢?”
荀彧静静地听着,曹操的话语如潺潺流水般在他耳畔流淌。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既符合情理,又丝丝入扣,让人无法辩驳。
荀彧心中原本的疑惑,在曹操的这番话中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曹操更深的钦佩之情。他不禁感叹,平思对这位云长贤弟,当真是用心良苦啊!这份看似放手、实则深沉的期许与布局,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庇护。
“平思深谋远虑,我不及啊。”荀彧心悦诚服地颔首,表示赞同,“是我思虑浅了。如此安排,确实是对云长兄最好的成全。让他在风尘中砥砺自己的锋芒,耐心等待那冲天一鸣的时机到来。兄之苦心,云长兄日后必定能够深切体会。”
曹操微微一笑,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再次将目光投向涿郡的方向,那是关羽所在的地方。他的目光深邃而悠长,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看到关羽在江湖中的种种经历和成长。
清晨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曹操的衣袂,带来一丝凉意。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对关羽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尽管内心深处依然充满了无尽的不舍和一丝难以言喻的隐忧,但曹操坚信,历史的巨轮总是按照其既定的轨迹滚滚向前。而他,作为一个旁观者,所能做的便是默默地在暗处守望,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以确保他所珍视的兄弟,能够平平安安地走到属于他的辉煌时刻。
“走吧,平慧。”曹操轻声说道,同时夹紧马腹,胯下的骏马仿佛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情,轻嘶一声,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速度越来越快。
两匹骏马如同两道闪电,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向着南方那片清幽的山谷飞奔而去。它们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远方的天际,只留下涿郡的晨光和那位刚刚结义的兄弟,被暂时留在了身后。
然而,曹操的心中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关云长的身影,以及他们之间那尚未展开的故事。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未来的道路注定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变数和挑战。
但无论如何,曹操都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选择了“放手”,选择了相信历史的安排,也选择了在幕后默默支持他的兄弟。而这份沉甸甸的“放手”,既包含了释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