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师姐呢?怎么没见他们。”沈澜好奇询问。
“他们历练去了。”
李宣解释一句,然而话音刚落,孔璇玲就接过了话。
“宁静该不会去找安禄山了吧?”
“是的。”李宣点头。
见李宣承认,院子中顿时安静下来,气氛很是古怪。
“怎么了?难不成安禄山那边出什么事了?”李宣蹙眉。
“没有没有,是最近刚好有消息传来。”沈澜赶忙解释。
“安禄山前不久与昌王交战了,结果从军中杀出一员猛将,有万夫不敌之勇。”
“原本我们还猜测这人是谁,现在想来只能是师姐了。”
李宣闻言只是点了点头,可眸中却有担忧之色。
安禄山造反与无名不同,无名带着底层人的意志,要改变世道,所以能在短时间集聚大军。
而安禄山只是造反,虽说燕国朝廷腐败但政权稳固,这造反集聚而来的力量,怕也有限。
“未央宫覆灭了,朝廷还在对靖江王施压吗?”李宣询问。
“这就不清楚了,我们没有关注这方面的消息。”沈澜摇头。
沈澜说着,又提起了黄巾军。
“黄巾军在三川大败了,据说十三万大军死伤惨重。现在南下,一边剿匪,一边扩充军队。”
听到这个消息李宣并不觉得意外,黄巾军能在短时间内集结十三万大军,已是极为恐怖了。
但李宣是见识过龙腾军与禁卫军的,知道朝廷的大军不止是人海战术而已。
简单交谈过后,李宣给妙音安排了住处,同时交给段念一个艰巨的任务。
日子似乎又回到了从前那般悠闲,只是李宣时长外出去往淮城,看能否找点消失船只的蛛丝马迹。
关于狗蛋,李宣始终没有将他收为弟子的打算,这孩子恨意太强烈了,李宣担心他获得强大能力后,会转了性子。
不过在道覌待久了,先后有元天罡与玄真子教导,他个人天赋也是极佳,现如今才九岁而已,就有了四品的实力。
崆峒观中香火鼎盛,未央宫覆灭,燕国第一门派的名头自然自然就到了崆峒观身上。
有段念这个账房在,每日的香火进账也十分可观。
阳光之下,熟悉的摇椅在晃动。
李宣闭着眼睛似乎是睡着了。
不远处,空璇玲拉着妙音不知在捣鼓些什么。
听着她喋喋不休的话语,妙音始终木讷的神情也有了些许变化。
“道长,傅江河的探子传来消息。”段念走入后院唤醒了李宣。
接过信件,李宣发现上面署名是艾思。
没有多想,将信件拆开入眼就是几个大字。
“晋国乱,岁大饥饿,人相食。春燕归,巢于林木。”
李宣握着信件的手紧了紧,目光死死落在人相食三个字上。
半晌后,李宣目光下移。
“我与徐周民在晋国扶于危难,勿念。”
“道长,晋国已经如此危难了吗?”段念皱着眉头。
“或许吧。”
李宣摇了摇头,他从简单几个字里,就好像能看到晋国的满地疮痍。
“天下这么大,怎么救的完呢。”李宣自语一声,挥了挥手示意段念离开。
“李道长,殿外有人找你。”段念并未离开,缓缓出声。
“就说我不在。”
自从崆峒观名声大噪后,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找他,李宣嫌麻烦,多数都是以人不在打发掉。
“那人自称是你师兄。”段念看了眼李宣小声开口。
“师兄?”
李宣一愣,崆峒观就自己一个独苗,什么时候多了个师兄出来。
“道长,这人我认得,他是中州逍遥派掌教,丁秋水。”
“我曾听闻,李羡仙前辈游历中州时,收过一位弟子,说不定就是他。”段念解释。
“这么说来,搞不好还真是我师兄。”
李宣眨了眨眼睛,本要重新躺下去的身子又重新站了起来。
“快请进来。”李宣吩咐一声。
“师弟这崆峒观着实壮阔,比之逍遥派气派不少。”
李宣话音刚落,一道浑厚的声音就在崆峒观内响起。
声音传来的同时,一位身形微胖,留着络腮胡的男人走了进来。
男人看着有四十岁,可络腮胡之下却是一张如女人般洁白的脸。
“你是丁师兄?”李宣好奇的看着来人。
“正是。”
丁秋水笑着点头,眼睛审视的看着李宣。“看来你不知道我。”
“师父并未与我提起。”
李宣没有否认,坦率承认。
确切来说,自己第一天被收入崆峒观,第二天师父就飞升了,哪里来得及与自己讲这些。
“师父他的确有些不靠谱,连我都没有与你说。”
丁秋水笑着摇头,然后接着解释。
“我应该是师父收下的第二位弟子,第一位是成国帆云雨,只不过多年前他寿终正寝了。”
李宣听着点头,这些事情他都不知晓,自然也无法辨别真伪,总不能对丁秋水来个搜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