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一位稍显文雅的将领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王兄慎言。如今李阁老执掌兵部,规矩定得严苛。非灭国、拓地千里之功,难有显爵升迁。我等之功,在李阁老眼中,怕是还不够看。”
“李阁老?哼!”另一名面色赤红的将领冷哼一声,借着酒意,言语也大胆起来,
“我看就是李纲那老匹夫刻意打压我等武将!动不动就是怕重现藩镇之祸,怕尾大不掉!如今是大明,是陛下圣天子在位,岂是晚唐可比?我看他就是瞧不起我们这些厮杀的粗人!”
“就是!韩帅、岳帅他们功劳大,封公封侯,咱没话说。可底下兄弟们的苦劳,也不能全然不顾吧?如此吝于封赏,岂不寒了将士之心?”
“唉,谁说不是呢……这老匹夫……”
类似的牢骚与私下咒骂,在部分中下层武将圈子里悄然流传。他们渴望凭借军功光耀门楣,提升家族地位,而李纲严格乃至苛刻的评功标准,无疑让他们的期望落空。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逃不过执掌兵部、耳目众多的李纲。这日,他在府中书房处理公务,一位心腹幕僚小心翼翼地将外面的一些议论转述给他听。
李纲闻言,手中批阅公文的笔并未停顿,只是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略带讥诮的笑意。他放下笔,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看向幕僚,语气平和:“由他们骂去吧。老夫执掌兵部,非为求名,更非为结好武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的松柏,声音沉稳而坚定:“自陛下起兵以来,我大明武德何其昌盛?北逐辽人,南平诸蛮,东收高丽,西……如今又灭金定草原。将士用命,固然是好事,然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前唐之衰,始于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终致社稷倾覆,神州陆沉。此乃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如今我大明兵锋之锐,更胜盛唐,若不对军功封赏加以节制,使将领轻易得授高爵重权,长此以往,难保不会滋生骄悍之气,埋下隐患。”
他转过身,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陛下雄才大略,自有驾驭之道。然为臣子者,当为君分忧,为国虑远。老夫如今所为,便是要秉持这‘中庸之道’,既不掩将士之功,亦不使其权势过度膨胀。一切封赏,皆依制而行,宁严勿宽。为此担些骂名,又如何?只要有利于大明长治久安,老夫甘之如饴。”
“况且,如今有枢密院总揽军令,与兵部相互制衡,各地卫所制度完善,粮饷调度皆由朝廷掌控。这群武夫,纵有些许怨言,在这煌煌体制之下,又能翻得起什么浪花?”
幕僚闻言,深深躬身:“阁老深谋远虑,下官佩服。”
与此同时,南京皇宫深处,坤宁宫内,却是另一番温馨景象。与外朝武将们的牢骚、李纲的深谋远虑截然不同,这里充满了寻常人家的烟火气与天伦之乐。
皇帝陈东褪去了朝堂之上的威严龙袍,换上了一身舒适的常服。
皇后陈曦亦是家常打扮,雍容华贵中透着亲切。八岁的太子陈旭,穿着小号的锦袍,正眼巴巴地望着桌中央那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铜锅。
桌上,摆满了各式新鲜的食材:切得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嫩绿的蔬菜、洁白的豆腐、饱满的肉丸……正是一桌丰盛的火锅。
“旭儿,慢点吃,小心烫着。”陈东看着儿子迫不及待夹起一片涮好的羊肉往嘴里塞,不由得笑着提醒,亲自夹了一筷子放到他碗里晾着。
陈曦皇后则细心地为丈夫和儿子调配着蘸料,柔声道:“陛下近日操劳,多吃些羊肉暖暖身子。”
陈东接过皇后递来的蘸料,尝了一口,点头赞道:“还是皇后调的味道最合朕意。”他看着吃得鼻尖冒汗的太子,眼中满是慈爱,“旭儿,今日太傅讲的课,可都听明白了?”
小太子嘴里塞得鼓鼓囊囊,用力点头,含糊不清地回答:“听明白了!太傅讲了……讲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陈东与陈曦相视一笑。陈东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头:“不仅要明白道理,将来更要懂得如何去做。这天下,要是治理不好你要担最大的责任。”
陈旭似懂非懂,“哦,我记下了父皇!”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与温情。
喜欢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