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了。”耶律大石淡淡道,“桑加新遭大败,十万主力尽丧,国内动荡,元气大伤。他如今看穿了朕本就打算退兵,不过是趁机讹诈,又怎么会真心实意地把宝贵的五万匹战马再送给敌人,资敌以强呢?他能拿出这二十万两银子买个暂时的平安,已经算是果断了。”
萧斡里刺摸了摸后脑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还是大王看得透彻。”虽然没拿到马匹有些遗憾,但想到那实实在在的二十万两白银,他很快又高兴起来,“不过有这二十万两银子也够本了!回去给弟兄们多发点赏钱,这次出征的耗费不仅能全补上,还能剩下不少充入国库!”
与此同时,西辽大胜塞尔柱,并兵临尼西亚城下逼其签订城下之盟的消息,被潜伏在中亚的锦衣卫密探,通过驯养的信鸽,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大明国内。
此刻,刚刚结束西巡旅程的皇帝陈东,正带着后妃们乘坐专列火车,抵达了南北漕运枢纽徐州。庞大的御用列车缓缓停靠在站台,陈东正准备在此转乘早已等候在运河码头的皇家御舟,沿着运河南下返回南京。
而在南京紫禁城中,已经监国近一个月的太子陈旭,正端坐在偏殿的书案后。年仅八岁多的他,身高却已超过五尺,面容白皙圆润,眼神专注。他手持一支朱笔,正在一份来自南疆的奏折上批阅。
奏折上写着:“臣安南布政使王巡,叩首恭请圣安。近日安南沿海突遭特大飓风侵袭,风狂雨骤,海浪倒灌,摧毁民房数万间,淹没田地无数,受灾百姓恐有十数万之众,情势危急……臣等已立刻开启安南粮仓,紧急调拨粮米三十万石,用于赈济灾民,安抚地方。只因事发突然,路途遥远,请示不及,只能先行处置,特此禀明陛下,伏乞圣鉴!”
陈旭那还带着婴儿肥的胖乎乎小手,握着对他来说略显沉重的朱笔,在那奏折的留白处,一笔一画,认真地写下批复:“安南地处海滨,确多飓风。准卿便宜行事,务必妥善救济受灾黎民,不得有误,亦不可使奸吏趁机中饱私囊。”
写完后,他放下朱笔,抬起头,看向一直侍立在身旁辅政的内阁首辅徐文,小脸上带着一丝困惑,问道:“徐阁老,为何安南那边台风如此频繁?本宫监国还不到一个月,这已经是第二份报告安南刮大风的奏折了。”
徐文微微躬身,耐心解释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那安南之地,毗邻大海,气候湿热,山林之中多有毒虫瘴气,环境比之岭南更为恶劣。
每年夏秋之交,海上生成的台风时常侵袭其地,故而大风灾害频发。在过去,中原王朝往往视其为烟瘴蛮荒之地,治理成本高而收益少,并不十分乐意耗费心力去直接管辖。
也就是如今我大明疆域辽阔,海贸兴盛,需要这些沿海之地作为水师驻泊、商船补给的据点,否则,朝廷或许也不会投入如此多精力去经营这些地方。”
“哦……原来是这样。”陈旭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小脑袋,似乎明白了一些。
徐文看着太子好学的样子,心中欣慰,还有几句话他没有说出口。如今随着大明海贸的极度繁荣,原本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岭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已经逐渐变得富庶繁华起来,
“流放岭南”在如今的大明,早已不算是最严厉的惩罚。现在朝廷处置重犯,真正的苦寒流放之地,已经变成了更南方的“三佛齐”(大致位于后世的马来西亚一带)。那里才是真正的飓风窝,一年到头少说也要刮上十几次台风,而且风力狂暴,波及范围极广,台风过境时甚至能将房屋连根拔起,实在是流放犯人、让他们深刻反省的“绝佳”去处。
喜欢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