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难的身影悬浮于绝对的虚无之中。这里没有时间的流淌,没有空间的边界,甚至没有光与暗的分别,只有一片连意识都能被吞噬的 “无”—— 这是宇宙诞生前的混沌本源,也是他选择的 “创世之壤”。他抬手虚握,丹田内的混沌本源与周身法则之花的光痕同时亮起,在掌心凝成一颗通体剔透的 “奇点”,奇点内蕴藏着他过往所有创造与守护的记忆,也藏着多元法则共生的种子。
“从无到有,方为创世。” 何难轻声低语,指尖轻轻一弹,奇点骤然炸开。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只有一道超越维度的 “光” 划破虚无 —— 这道光不是寻常的光芒,而是 “可能性” 的具象化,它所过之处,虚无开始泛起涟漪,原本绝对的 “无” 中,竟渐渐浮现出无数细碎的光点,如同沉睡的星辰胚胎。这些光点起初只是微弱的萤光,随着何难的目光扫过,每一颗都骤然亮起,仿佛被注入了 “存在” 的意义,在虚无中轻轻颤动,等待着被赋予秩序。
何难凝视着这些光点,指尖缓缓抬起。他要创造的不是束缚的牢笼,而是包容万物的 “空间之基”—— 第一步,便是让 “距离” 拥有意义。 他对着虚空轻轻一画,指尖流淌出淡金色的法则光流,光流触碰到第一颗光点时,瞬间化作一道坚韧的光丝,将其与不远处的另一颗光点连接。这道光丝并非静止,而是在虚无中微微搏动,如同有生命的脉络,每一次搏动都让两颗光点之间的 “空白” 变得清晰 —— 那是 “空间” 的雏形,是两点之间可被感知、可被跨越的 “维度”。
他的动作不断加快,指尖的光流如同倾泻的星河,在无数光点间编织出纵横交错的轨迹:纵向的光丝贯穿虚无的 “上下”,定义了宇宙的 “高度”;横向的光丝铺展成广阔的 “平面”,划分出宇宙的 “广度”;还有斜向交织的光丝,在纵横之间织出细密的 “网格”,构建出宇宙的 “深度”。这些光丝相互缠绕、彼此支撑,最终形成一张覆盖无尽虚无的 “星轨之网”—— 不同于以往依托世界树的空间网格,这张网的每一条星轨都散发着淡淡的本源光晕,粗如星河的主轨能容纳亿万光年的距离,细如发丝的支轨则可精准定位到行星表面的一粒沙尘。
更精妙的是,何难在编织星轨时,特意在每条光丝的节点处留下了 “折叠印记”。 他抬手按住两颗相距亿万光年的光点,指尖注入一丝混沌本源 —— 只见连接两点的星轨突然如同绸缎般向内收缩,原本遥远的距离在虚无中不断缩短,最后竟化作咫尺之遥的 “相邻节点”。当他松开手,星轨又缓缓展开,恢复成亿万光年的原貌。这不是简单的空间跳跃,而是让空间本身拥有了 “弹性”:法则行者可通过共鸣星轨上的折叠印记,自由调整两点间的距离;新生的生灵若有足够的意志,也能在星轨的引导下,踏上跨越星海的旅程。
“空间不该是阻隔,而该是桥梁。” 何难轻声说道,指尖在星轨之网上轻轻一点。刹那间,无数道透明的 “空间之门” 在星轨节点处浮现,门后是不同的虚无区域 —— 有的连接着即将孕育恒星的光点集群,有的通向未来可能形成行星的尘埃云,还有的甚至预留了与其他宇宙相连的 “接口”。这些门没有固定的形态,会随着靠近者的需求自动变化:对渴望探索的生灵,门会化作璀璨的星门;对需要休憩的法则行者,门则会变成温暖的光巢。
他俯身凝视星轨之网的一处支轨,那里有一颗格外黯淡的光点 —— 这是一颗先天本源不足的星辰胚胎,若按常规空间法则,它将永远处于宇宙的边缘,难以获得足够的能量滋养。何难指尖轻弹,一道淡绿色的法则光丝从星轨主网上分出,缠绕在这颗光点的星轨上,如同为它开辟了一条 “专属通道”。这条通道能将主轨上的能量精准输送到光点处,同时让光点的微弱光芒也能顺着通道汇入主网,成为星轨之网的一部分。“共生,从空间开始。” 他低语着,看着那颗黯淡的光点渐渐亮起,与周围的光点形成了微妙的能量共鸣。
就在星轨之网即将彻底稳定时,虚无中突然泛起一阵紊乱的波动 —— 几颗光点因先天能量不均,它们的星轨开始相互碰撞,产生了细碎的空间裂痕。何难没有动用力量强行修正,而是抬手召来一缕法则之花的光痕,注入裂痕处。裂痕瞬间化作透明的 “缓冲带”,碰撞的星轨在缓冲带中缓缓调整轨迹,最终形成了相互环绕的 “双星轨”—— 这两颗光点不再是相互冲突的存在,反而因轨迹的交织,形成了稳定的能量循环,成为星轨之网上一处独特的 “共生节点”。
当最后一道星轨编织完成,整个星轨之网突然迸发出璀璨的光芒,无数光点沿着星轨缓缓转动,在虚无中勾勒出宇宙的 “骨架”。何难悬浮于星轨之网的中心,能清晰地感知到每一条星轨的脉动,每一个节点的能量流动 —— 这张网不再是他单方面创造的工具,而是拥有了自主调节的 “生命感”,能根据宇宙的演化自动优化轨迹,包容每一种可能的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