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星湖小岛,竹影婆娑,灵气氤氲,时间仿佛在这里流淌得格外缓慢。杨华在墨渊的安排下,住进了一间临水的竹屋。他没有丝毫耽搁,在伤势基本稳定后,便将心神沉入了那枚非金非玉的《秩序法典》传承令。
神识触及令牌的瞬间,仿佛撞开了一扇通往无尽玄奥殿堂的大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涌入他的脑海,并非具体的功法招式,而是一种种关于“规则”、“平衡”、“束缚”与“守护”的深刻感悟与运用法门。
《秩序法典》并非杀伐之术,其核心在于“界定”与“修正”。它教导如何感知天地间无形的规则脉络,如何以自身秩序之力引动、甚至暂时小范围地“界定”规则,形成利于己身的领域,或压制、修正混乱与邪祟的能量。
杨华如饥似渴地沉浸其中。他身负秩序烙印,修炼皇极惊世书,本就对“秩序”有着天然的亲和与理解。此刻得到系统性的指引,许多以往模糊的感悟顿时变得清晰起来。
他尝试着运转法典中记载的基础法门,将一丝秩序之力凝聚于指尖。淡金色的光芒不再像以往那般炽烈霸道,反而变得内敛而稳定,光芒周围,空气的流动似乎都变得缓慢而有序。他轻轻一点身旁的石凳,石凳表面并无变化,但其内部的结构仿佛被某种力量暂时“固定”,变得更加紧密坚固。
“这便是‘界定’微观物质的规则么……”杨华心中明悟。这还只是最粗浅的运用,若能精深,或许一念之间便可划定疆域,言出法随,万邪不侵!
他废寝忘食地参悟着,结合自身混沌道胎海纳百川的特性,以及皇极惊世书统御万法的根基,对秩序之力的理解飞速提升。他不再仅仅将其视为克敌的利器,更开始理解其作为天地运转基石之一的本质。
期间,墨渊偶尔会前来指点一二,往往一语中的,让他茅塞顿开。这位看似平凡的老者,对秩序之力的理解深不可测。
半月之后,杨华不仅伤势尽复,修为在混沌道胎和此地浓郁灵气的滋养下,更是精进了不少,隐隐触及了驭器中期的瓶颈。而他对《秩序法典》的入门篇,也已初步掌握。
是时候,去尝试收取那“万年冰魄”了。
他来到竹屋后方,穿过一片茂密的紫竹林,一股彻骨的寒意扑面而来。前方出现一口不过丈许方圆的潭水,潭水幽深,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墨蓝色,水面上没有丝毫涟漪,仿佛一块巨大的、凝固的深色寒玉。仅仅是站在潭边,呼出的气息都会瞬间凝结成冰晶,若非杨华修为大进,且身负秩序之力护体,恐怕瞬间就会被冻僵。
这便是墨渊所说的寒潭。潭底深处,蕴藏着那块可能唤醒轩辕剑灵的万年冰魄。
杨华深吸一口气,运转皇极惊世书,淡金色的秩序之力在周身形成一层薄薄的光晕,抵御着那无孔不入的极致寒意。他纵身一跃,无声无息地没入潭中。
刺骨的冰冷瞬间包裹而来,仿佛连神魂都要被冻结。潭水沉重无比,蕴含着精纯至极的太阴寒气,不断侵蚀着秩序光晕。杨华全力维持,同时身形如同游鱼,向着潭底深处潜去。
越往下,光线越发暗淡,寒意呈几何倍数增长,压力也越来越大。四周寂静无声,只有他自身灵力运转和心脏搏动的声音。偶尔能看到一些散发着幽幽蓝光的冰晶在黑暗中漂浮,那是太阴寒气凝聚的精华。
下潜了约莫百丈,终于触及潭底。潭底并非淤泥,而是光滑如镜的玄冰。而在潭底最中心的位置,一块约莫人头大小、通体晶莹剔透、内部仿佛有冰蓝色液体缓缓流动的奇异晶体,正静静悬浮在离地三尺的空中。
正是万年冰魄!
它散发着比周围潭水更加纯粹、更加古老的极致寒意,其蕴含的那一丝太阴本源之力,让杨华体内的秩序烙印都微微震颤起来,那是一种遇到同层级力量的天然感应。
然而,想要收取它,绝非易事。万年冰魄周围,自然形成了一道强大的极寒力场,任何靠近的物体都会瞬间被冻结、粉碎。而且,杨华能感觉到,这冰魄似乎有微弱的灵性,对外来者带着本能的排斥。
他尝试着伸出手,秩序光晕凝聚在掌心,缓缓靠近。
“咔…咔嚓……”
秩序光晕与极寒力场接触的瞬间,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光晕表面迅速凝结出厚厚的冰层,并且冰层还在不断向内蔓延!那寒意仿佛能冻结能量本身!
杨华闷哼一声,加大灵力输出,秩序之力澎湃,将蔓延的冰层震碎。但如此一来,消耗巨大。
硬来不行。
他回想起《秩序法典》中的记载,秩序之力,亦可“安抚”与“引导”。他不再试图强行突破,而是将秩序之力化作无数细密柔和的丝线,如同春风拂面般,轻轻探向那极寒力场。
这一次,力场的排斥似乎减弱了一些。秩序丝线并未强行闯入,而是如同编织般,开始在力场外围,构建一个临时的、微型的“秩序区域”,这个区域内的规则,被暂时界定为“平和”与“接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