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很快来到江浩的书房。
书房布置得简洁而雅致,书架上堆满了竹简帛书,案几上笔墨纸砚齐全,还点着淡淡的熏香。
分主宾坐下后,亲兵端上了茶点和饮品,有新鲜的桑葚、桃子和干枣,以及两杯温热的蜂蜜水。
“子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至于这些宵夜,都是本地产的时令水果,放心食用。”
江浩给鲁肃推过一杯蜂蜜水,自己则拿起一枚紫黑色的桑葚放入口中,惬意地眯起了眼。
随着盐场事务步入正轨,他清闲不少,便制定了营养食谱,早上的水煮蛋和餐后水果是必不可少的,主打一个营养均衡。
反正古代得三高的几率微乎其微,他也不是那种胡吃海喝的人。
万恶的封建社会也是享受,他只需要下个命令,四季水果常备,鸡蛋更是有专人喂鸡。
桑葚和桃子便是六月的上季水果。
鲁肃喝了一口甜润的蜂蜜水,拿起一颗干枣,却没有立刻吃,而是看着江浩,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
“惟清兄就不怕我开口尽是阿谀奉承之词,只务虚不务实,空谈误事?”
江浩闻言哈哈一笑,摆手道:
“无妨无妨!世人皆喜欢听些顺耳之言,我亦不能免俗。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目光炯炯地看着鲁肃。
“你鲁子敬若真是那般只知阿谀奉承之徒,今日也就不会坐在这里了。你若真开口便是奉承,那反倒好了,够我嘲笑你大半辈子的!”
你也听说过“我这一生如履薄冰”薄冰哥的故事?
如果鲁肃开局就是谄媚阿谀,那江浩就给他取个外号“谄媚哥”。
鲁肃也被逗笑了,心中最后一丝试探之意也消散了。
他决定抛开所有繁文缛节和试探性的说辞,直指核心:
“惟清兄快人快语,那肃便单刀直入了。敢问,玄德公意欲何为?汉室……可兴否?”
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关乎根本政治路线和最终目标,是任何有志于天下的势力都必须明确回答的。
江浩放下手中的桑葚,神色平静,缓缓吐出八个字:“扫平天下,再造乾坤!”
他顿了顿,看着鲁肃微微睁大的眼睛,继续清晰地说道:
“至于汉室,乃是天下人之汉室,非独洛阳一脉之汉室。高祖血脉,流布四方。
当今天下纷乱,黎民倒悬,正需有德者挺身而出,拨乱反正。昔日光武皇帝亦起于微末,中兴汉室。今日天下,未尝不能再出一位光武帝!”
“噗——”
鲁肃差点把口中的蜂蜜水喷出来,连忙强行咽下,呛得咳嗽了几声。
他原本以为,两人需要经过一番长时间的相互试探、引经据典,直到深夜才能触及这最核心的底线问题。
万万没想到,江浩竟如此直截了当,一语道破了那层窗户纸!
这完全超出了他预想的任何一种开场白。
什么先取哪州后打哪郡的具体路线,都是次要的,任何一个合格的战略型谋士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关键在于“为谁而战”的政治问题,是甘心做一个匡扶汉室的忠臣,还是怀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雄心?
没有争霸天下的决心和气魄,那他鲁肃这种顶级谋士在这里混什么?
浪费时间而已!
历史上,鲁肃见孙权便提出“榻上策”,核心便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其立场本身就是支持孙权自立,而非单纯匡扶汉室。
“惟清兄……真乃……直爽人也!”
鲁肃好不容易顺过气,苦笑着摇头。
“倒也省去了诸多繁琐言语。既然如此,那肃便试着分析一下玄德公的霸业之路,请惟清兄指正。”
他略一沉吟,手指在案几上虚划:
“收取青州,以为根基;吞并徐州,得鱼盐之利,控南北咽喉;北联公孙瓒,共抗袁绍,伺机平分冀、并;而后或南下豫州、扬州,或西进兖州司隶,最终鲸吞天下,成就帝业!”
寥寥数语,一个基于地理形势和势力分析的宏观战略蓝图已然勾勒出来。
江浩抚掌赞叹:
“子敬不愧为战略大家!目光如炬,洞悉全局!确实如此,我等的方略,大抵便是以青、徐二州为基础,稳扎稳打,逐步扩张。
至于具体是先北上、西进还是南下,则需依据天下形势变化,灵活调整。
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争霸天下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套,谁也不知其他诸侯会弄出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数。”
“惟清兄所言极是,庙算多者胜,庙算少者败,然亦需随机应变。”
鲁肃点头表示赞同,随即问出了一个更具体、更关键的问题:
“那么,不知玄德公计划何时拿下青州全境?可有具体时间?以肃观之,乐安虽治绩斐然,然青州黄巾百万,根基未固,三年之内,能平定全境否?”
争霸天下需要资本,至少需要拥有一州之地作为稳固的根据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