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5%,收益+30万,零对话达成。】
系统提示音在车厢里响起,不是机械音,而是清脆的金币滚动声,“哗啦啦”的,像把一堆硬币倒进铁盒里。这声音本该让姜稚松口气——这是她接手“收购计划”以来,完成得最顺利的一次,零对话意味着没有暴露身份的风险,收益也准时到账。
可她的心跳却一点都没慢下来,胸腔里像揣了只兔子,“咚咚”地跳着,快得几乎要撞开肋骨。她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呼吸声,粗重而急促,透过口罩传出来,带着点闷响。
她从后视镜里看了一眼后座,那里堆着十几个和小卖部禾坪上一样的铝箱,每个铝箱上都贴着一张标签,写着不同的地名:青溪村、李家坳、王家坪……都是这一带的山村,每个地方的收购品都不一样,有的是香菇,有的是木耳,有的是野蜂蜜。
“还有七个村子。”她低声说了一句,声音有点哑。这次的“收购计划”是三天前接到的,系统只给了一个要求:在七天内,收购完十个山村的指定农产品,价格是市场价的两倍以上,必须用现金,且不能与村民有过多交流,全程用无人机操作。
至于为什么要收购这些东西,系统没说;至于这些农产品最后要送到哪里,系统也没说。姜稚只知道,每完成一个村子的收购,她的“进度”就会涨一点,收益也会增加,而当进度达到100%时,她才能拿到最终的“奖励”——那个奖励,是她必须拿到的东西。
她抬手按了按胸口,试图让心跳慢下来。目光又落回仪表盘的屏幕上,画面还停留在小卖部的禾坪,王满仓已经关了灯,那片暖黄的光晕消失了,只剩下夜色和山雾。无人机已经飞回了房车顶部的停机坪,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应该是已经归位了。
她打开车载冰箱,拿出一瓶冰水,拧开盖子喝了一口。冰水顺着喉咙滑下去,带来一阵凉意,稍微压下了心里的燥热。她看了一眼时间,凌晨三点十五分,离天亮还有三个小时,下一个村子是李家坳,离这里有二十公里,得抓紧时间。
就在她准备发动房车的时候,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她拿出来看了一眼,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只有一句话:“青溪村的香菇,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
姜稚的眉头皱了起来。她知道,这是“上面”的人发来的,他们一直在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哪怕她已经做得足够小心,全程没露面,没和任何人说话,还是逃不过他们的监视。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下了车。房车顶部的无人机已经被取了下来,铝箱就放在旁边。她打开铝箱,里面的香菇散发出浓郁的香气,颜色是深褐色的,看起来很干燥,没有霉变,也没有杂质——王满仓是个实诚人,没在香菇里掺假。
她拿起一个香菇,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手指捏了捏,确认没问题后,才把铝箱盖好,搬回后座。做完这一切,她才重新上车,发动房车。黑色的房车像一条影子,悄无声息地驶进山雾里,朝着李家坳的方向开去,只留下村口的小卖部,在夜色里安静地立着,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
王满仓躺在炕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放在枕头边,一遍又一遍地数着。四千块,对于他这个靠卖农产品过活的老农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他想起刚才那个无人机,想起那个没有起伏的机械音,心里还是觉得像在做梦。
他翻身坐起来,拉开窗帘,往村口的方向看了一眼。夜色浓稠,什么都看不见,只有风偶尔吹过,带来几声虫鸣。他不知道那个无人机是谁派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用这么高的价格收购香菇,但他知道,这钱是真的,是他亲手数过的,是他用五十斤香菇换来的。
“老婆子,你说,这是不是老天爷开眼了?”他推了推身边熟睡的老伴,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老伴迷迷糊糊地醒了,揉了揉眼睛:“啥老天爷开眼?你又做梦了?”
“不是做梦!”王满仓把钱递到老伴面前,“你看,四千块!刚才半夜里来了个无人机,八十块一斤收了咱的香菇,现金!”
老伴接过钱,摸了摸,又数了数,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八十一斤?没骗你吧?”
“骗我干啥?人家无人机都拍着呢,我把香菇装进去,钱就给我了,不多不少,刚好四千块。”王满仓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等天亮了,我再去看看,还有没有别的香菇,要是有的话,说不定还能再卖一笔。”
老伴也笑了,把钱叠好,塞进枕头底下:“好,好,等天亮了咱就去看。这下好了,娃的学费有着落了,咱也能添件新棉袄了。”
夫妻俩说着话,声音里满是欢喜,连窗外的夜色,似乎都变得温暖了些。
而此时的姜稚,已经驾驶着房车来到了李家坳的村口。和青溪村一样,李家坳也静悄悄的,只有几户人家的窗户还亮着灯,像是黑夜里的星星。她停好车,打开无人机的控制程序,屏幕上很快出现了李家坳村口的画面——那里有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正好可以作为无人机的降落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