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白鹿原下的青石雕纹
李浩把最后一件探测设备塞进背包时,塞纳河的晨光刚好漫过民宿二楼的窗台,在地板上投下一道斜长的暖光。背包侧袋里的七星刀鞘轻轻蹭过手臂,冰凉的触感让他下意识地摸了摸——那是雷军昨晚硬塞给他的,说“路上万一遇到冥王星的人,好歹有个防身的家伙”。
“都收拾好了?”雷军背着一个更大的登山包从房间里出来,包上挂着的罗盘晃悠着,“我把探测仪的电池都充满了,还带了三块备用的,应该够用到白鹿原村。”他手里还提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刘晓燕凌晨起来烤的苹果派,“晓燕说这玩意儿耐放,路上饿了能垫肚子,还说让我们找到老石磨后,第一时间给她发照片。”
李浩接过布袋子,指尖触到温热的派皮,心里泛起一阵暖意。昨夜分别时,刘晓燕和解长贵跟着塔克米去了“THE BLUE”赛场附近的酒店,临走前还反复叮嘱他们“注意安全,遇到不对劲就赶紧撤”。他把布袋子放进背包侧袋,拉上拉链:“走吧,去车站的车应该快到了。”
两人走出民宿时,塞纳河的晨雾已经散得差不多了,河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几只水鸟贴着水面飞过,留下一串细碎的涟漪。街角的面包店飘来刚烤好的可颂香气,和民宿里残留的苹果派甜香交织在一起,成了他们在巴黎最后的温柔记忆。
去戴高乐机场的出租车里,雷军一直盯着手机上的地图——屏幕上用红线标注着从巴黎到西安的航线,再从西安到白鹿原村的路线,每一个转折点都用黄色五角星做了标记。“我查了下,白鹿原村在西安东南边,离市区大概四十多公里,现在这个季节,村里应该已经开始收玉米了。”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村落图标,“晓燕说她外婆家就在村东头,门口有棵老槐树,很好找。”
李浩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心里却在琢磨着老石磨的事。刘晓燕说那石磨是青花岗岩做的,磨盘上有奇怪的花纹,还能“镇邪气”——这和灵藏库古籍里记载的“镇厄石具”特征几乎一致。古籍里说,二代厨具散落之后,仙厨联盟的人曾用带有灵气的石材制作过一批辅助工具,用来镇压小型的时空褶皱,这些工具大多刻有“云纹食篆”,也就是刘晓燕说的“奇怪花纹”。
“你说,冥王星的人会不会已经去过白鹿原村了?”李浩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他们一直在找能影响时空褶皱的东西,要是老石磨真的是镇厄石具,他们肯定不会放过。”
雷军收起手机,眉头也皱了起来:“不好说,晓燕说她上个月还跟外婆通过电话,外婆没提村里有陌生人来。不过冥王星的人都很狡猾,说不定会伪装成游客或者收古董的,偷偷打听老石磨的消息。”他顿了顿,拍了拍李浩的肩膀,“别担心,我们尽快赶过去,只要老石磨还在,就有办法保护它。”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走出航站楼时,一股带着尘土气息的暖风扑面而来,和巴黎的湿润空气截然不同。两人在机场附近的面馆吃了碗油泼面,辣子的辛香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雷军吃得满头大汗,一边擦嘴一边说:“还是咱陕西的面地道,比巴黎的牛排好吃多了!”
从机场到白鹿原村,他们租了一辆越野车。司机是个本地人,听说他们要去白鹿原村,还热情地跟他们聊起村里的事:“你们去白鹿原村干啥?那村子偏得很,除了收玉米的,平时没多少外人去。不过村里的老槐树倒是有名,听说有上百年了,树干都得两个人抱才能围住。”
“我们去看一位亲戚,”李浩笑着回答,没提老石磨的事——在没确认老石磨的情况前,还是谨慎些好。
越野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城市的高楼变成了成片的玉米地。金黄的玉米穗垂在秸秆上,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声响。远处的白鹿原像一条沉睡的巨龙,横卧在天地之间,土黄色的山坡上偶尔能看到几间窑洞,炊烟袅袅,透着几分宁静。
快到村口时,司机忽然指着前方:“你们看,那就是老槐树!”
李浩和雷军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村口的土路边,立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树干粗壮,树皮龟裂,树枝向四周伸展,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树下坐着几位老人,正摇着蒲扇聊天,旁边还放着几个装满玉米的竹筐。
“到了,前面就是白鹿原村了。”司机把车停在路边,“你们要找的亲戚家在哪?我可以再送你们进去点。”
“不用了,我们自己走进去就行,麻烦您了。”李浩付了车费,和雷军一起下了车。
刚走到老槐树下,就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抬起头,好奇地看着他们:“你们是外来的吧?找谁家啊?”
“奶奶您好,我们找刘晓燕的外婆家,”雷军连忙上前,笑着说,“晓燕是我们的朋友,她让我们来看看外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