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停了,雪也停了。李文背着荀彧,脚踩在结冰的石阶上发出轻微的咔响。云姬跟在身后,袖中的铜镜已经收起,指尖还残留着空间波动的余温。
宅邸门扉半开,门轴因冷缩而滞涩。李文没放下荀彧,直接抬腿跨过门槛,靴底带进一层薄冰碎屑。厅内烛火摇曳,显然是有人来过又走,茶盏还冒着微弱热气,桌角的砚台歪斜,墨汁泼洒在纸上,像一道未写完的符。
“有人翻过东西。”云姬低声说。
李文点头,脚步未停,径直将荀彧安置在内室榻上。云姬绕到床后,手掌贴地,闭眼感应。片刻后,她指向床底第三块地砖:“这里动过。”
李文走过去,抽出木剑,剑尖轻点砖缝。一声轻响,地砖下沉半寸,边缘裂开一道细缝。他手指一勾,整块砖被掀开,露出下方暗格。
暗格里躺着半块玉玺。
玉色温润,断口呈锯齿状,像是被硬生生掰开。底部刻着半句篆文——“受命于天”。李文没伸手去拿,而是将木剑横在暗格上方。剑身微颤,一丝极淡的气运波动顺着剑柄传入手心。
“不是假的。”
云姬凑近,从袖中取出铜镜,镜面朝下,缓缓压低。月光透过窗纸照在镜背符纹上,反射出一道细光扫过玉玺表面。断口处浮现出极细的星纹,排列方式与司南盘凹槽完全一致。
“和皇陵那块,能对上。”
李文终于伸手,将玉玺取出。刚触到玉面,脑中忽然一沉,眼前闪过一道血影——似龙非龙,扭曲盘旋,带着某种压抑千年的怒意。他猛地闭眼,稳住呼吸,那幻象才缓缓退去。
“有反噬。”他说,“不是普通的物件。”
云姬皱眉:“你要再试一次吗?”
“不急。”李文将玉玺放在案上,随即取出青铜罗盘,置于玉玺正中。罗盘指针原本静止,此刻却剧烈震颤,最终指向北方——正是邙山皇陵方向。
“司南盘在那儿,玉玺在这儿,两者共鸣。”他手指轻敲罗盘边缘,“有人动过司南盘,就在昨晚。”
云姬立刻明白:“所以宅邸被翻,不是冲荀彧,是冲这东西来的。对方知道它藏在这儿,但没找到。”
“或者找到了,又放了回去。”李文盯着玉玺,“故意留下,等我们发现。”
他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守卫低声通报:“太史令求见,说有急事。”
李文看了云姬一眼,起身迎出。
太史令站在院中,披着厚氅,脸色发青,像是刚从寒风里跑出来。见到李文,他立刻压低声音:“昨夜子时,紫微星旁现客星,轨迹逆行,光色赤红。按古谶,此为‘篡位之兆’。”
李文不动声色:“什么时候开始的?”
“子时三刻,持续半个时辰。”
李文记下时间,又问:“方位?”
“东北,偏北七度,正对邙山。”
李文心中已有判断。他记得清楚,就在那个时段,他开启了一次气运通道,送三名农匠前往稻米世界。那道气运波动,极可能被星象误判为“客星”。
“你确定不是气象幻光?”他问。
“绝非幻象。”太史令语气发紧,“浑天仪记录清晰,气运图谱也有对应峰值。已有三名星官联名上书,称天命将变,恐有逆臣窃国。”
李文冷笑:“他们倒会挑时候。”
太史令犹豫片刻,压低嗓音:“李君若无异心,不如明日登观星台,自陈心迹。否则……恐引诸侯口实。”
“我知道了。”李文点头,“你回去吧,就说我会处理。”
太史令拱手退下。
李文转身回屋,云姬已在案前等候。他将太史令的话复述一遍,最后道:“不是天象示警,是我的通道留下的痕迹。”
云姬皱眉:“那他们迟早会查到气运异常的源头。”
“所以得先定下说法。”李文走到案边,拿起玉玺,再次放回罗盘中央。这一次,他主动注入一丝气运。
罗盘指针再度狂震,玉玺表面泛起微光。更诡异的是,那光竟与罗盘上的某条星纹产生共振,形成一个三角连线——一端是玉玺,一端是司南盘,中间一点,赫然是脚下这片土地的气脉节点。
“这不是单纯的信物。”李文低声道,“它在引导什么。”
云姬忽然伸手:“等等。”
她将铜镜贴近玉玺,镜面映出玉玺底部。那半句“受命于天”周围,竟浮现出极淡的血丝状纹路,像是从内部渗出。她立刻调转镜面,将影像投在墙上——血纹延伸、交织,最终构成一条完整的龙形脉络,与李文手腕上的血脉走向惊人相似。
“它认你。”云姬声音微紧。
李文沉默片刻,忽然抽出腰间短刃,在指尖一划。血珠涌出,他将其滴向玉玺。
血珠悬在半空,未落。
玉玺微微发烫,表面浮现出一层肉眼难辨的光膜,将血珠轻轻托住。接着,血珠缓缓拉长,沿着玉玺裂痕游走,最终在断口处形成一道完整的符线,与司南盘的刻纹完全吻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