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寒宫基地最大的会议室,“盘古厅”,此刻却仿佛变成了地球上一个常见的、充满火药味的政治听证会场。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与窗外月球荒芜而寂静的景色形成了尖锐的对比。长条形的会议桌一侧,坐着以艾莉丝?陈为首的项目核心成员,他们的面前堆满了数据板和演示材料;另一侧及周围的旁听席上,则汇聚了基地管理层、科学伦理委员会代表、法律顾问、心理学专家,甚至还有通过加密链路远程接入的、来自地球联合政府伦理监察局的官员。
会议的焦点,是艾莉丝提交的一份名为“深层次神经突触映射协议”的实验申请。这远非简单的脑机接口升级,而是旨在绘制志愿者大脑内所有神经连接的详细功能性图谱,其精度将达到单个突触级别,并尝试在“方舟之心”的量子矩阵中建立一个动态的、可运行的数学模型——一个高度逼近原始大脑连接组的“数字阴影”。
陈锋坐在主位,面色凝重。他左手边是不断闪烁的物资调配表和基地运行状态摘要,右手边就是这份可能将基地拖入未知伦理深渊的申请。他既是技术的狂热推进者,也是上千人生命的最终责任人。
雷将军坐在陈锋不远处,背脊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鹰。他负责安全,而这项技术在他眼中,无异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其潜在风险远超任何外部威胁。
听证会由基地科学伦理委员会主席,一位资深的生物伦理学家崔博士主持。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艾莉丝博士,请再次阐述你申请这项实验的终极目的,以及你如何确保它不会跨越人类伦理的底线。”
艾莉丝站起身,她今天穿着正式的研究服,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和坚定,仿佛刚刚从数据深渊中带回的震撼让她更加义无反顾。
“崔博士,各位委员,”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没有多余的情绪,“终极目的只有一个:生存。我们面临的危机超越常规。无论是林海博士发现的深空异常信号,还是‘方舟之心’运行中遭遇的无法用经典物理解释的‘数据深渊’事件,亦或是……”她顿了顿,似乎在权衡措辞,“……一些更为诡异的数据异常,都表明我们可能需要一种全新的认知和交互模式。”
她调出一组全息影像,展示着复杂的大脑神经网络和“方舟之心”的量子结构。“当前的脑机接口,只是信息的粗浅交换。而神经突触映射,是理解意识如何从物质中涌现的关键一步。它不仅能让我们更高效地驾驭量子计算,应对日益复杂的数据洪流,更可能在未来,成为我们理解甚至与可能存在的外界‘智能’进行沟通的唯一桥梁。这或许是破解当前困境,避免人类文明陷入盲目黑暗的关键技术。”
她的陈述理性而充满说服力,描绘了一幅关乎文明存续的宏大图景。
“但是,艾莉丝博士,”一位来自地球的心理学家远程发言,语气充满担忧,“绘制突触级地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窥探一个人思维的最底层结构!记忆、情感、人格倾向、甚至潜意识……这一切都可能在你绘制的地图中留下痕迹!这无异于对灵魂的解剖!你如何保证志愿者的隐私和人格完整性?”
“模型将是高度抽象的数学表达,并非直观的记忆读取。”艾莉丝反驳道,“我们关注的是信息流的整体模式和计算架构,而非具体内容。就像研究计算机的硬件逻辑电路,而非存储其中的具体文件。”
“但这个‘硬件’本身,就定义了一个‘人’!”另一位伦理委员激动地插话,“即便你的模型不直接读取记忆,一个运行着的、高度逼真的‘数字阴影’,是否会在某种意义上‘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它是否拥有原主体的某些权利?如果这个阴影被用于模拟、测试,甚至……攻击,这算不算一种对原主体的变相奴役或伤害?”
问题直指核心。会场响起一阵低沉的议论声。
雷将军冷哼一声,打破了争论:“我更关心实际的安全问题!这样一个高度敏感的大脑连接组数据,如果被泄露,被敌对势力获取,是否意味着他们可以针对性地制造心理武器,甚至预测和控制目标的行为?这将是史上最可怕的安全漏洞!更何况,”他锐利的目光扫向艾莉丝,“谁又能保证,在将意识如此深层次接入量子网络时,不会引来我们无法理解、无法抵抗的东西?你之前的意外就是最好的警告!”
他指的是艾莉丝在数据流中遭遇“眼睛”的事件,虽然细节被严格保密,但高层皆知那次意外的严重性。
艾莉丝的脸色微微白了一些,但她没有退缩:“安全风险确实存在,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最大化规避。数据加密、物理隔离、严格的访问权限……至于您提到的‘外来风险’,”她深吸一口气,“正因为可能存在这样的风险,我们才更需要深入了解我们自己的意识,以及它与更深层信息海洋交互的机制。无知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