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内部变现及抵押预计可得约十九万灵石,盟友支援共计十四万灵石,总计三十三万灵石。
他亲自将装有二十万灵石的储物袋,郑重地交到邹衍手中:“邹大师,费用已备齐。后续事宜,全赖大师费心!”
邹衍神识扫过储物袋,确认数目无误,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郑重:“李族长信人也。既然灵石到位,老夫便即刻开始布置‘融灵大阵’根基,三日后,正式牵引第一条灵脉!请贵族做好准备,迁移灵脉时,地气震荡,或有小型地震、灵气潮汐等现象,属正常,不必惊慌。”
“有劳大师!”李牧歌深深一揖。
青木崖上下,在李牧歌的严令下,已然进入一种肃穆的静默期。所有非必要的活动都已停止,族人们的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于后山那片被阵法笼罩、即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区域。
地脉师邹衍,在收到二十万灵石后,再无多言,枯槁的面容上唯有专注与肃然。他带着两名助手,再次踏入后山核心,那里,除了李敦豪闭关的洞府被层层阵法保护外,其余区域已被暂时清空。
邹衍立于一处高地,并未急于动手。他深吸一口气,双手掐诀,口中念念有词,晦涩古朴的音节引动着周遭的灵气。
只见他袖中飞出一面古朴的罗盘,非金非玉,材质不明,其上刻满了周天星辰、山川地脉的符文,中心指针并非寻常磁针,而是一缕不断扭动的土黄色灵光——这正是天剑宗地脉殿的秘宝之一,“定脉罗盘”。
“去!”
邹衍低喝一声,定脉罗盘悬空而起,滴溜溜旋转起来,中心那缕土黄灵光骤然爆发,化作一道凝实的光柱,直射脚下大地!光柱并非笔直向下,而是如同有生命的树根,分出无数纤细的光丝,沿着地脉的天然走向,向着青木崖地底深处以及周边选定的四条附属灵脉方向蔓延、渗透。
与此同时,他的两名助手也没闲着。他们各自手持一套稍小些的阵旗和感应玉圭,沿着邹衍指示的方位,快速移动,将一面面绘制着不同属性符文的小旗插入特定点位,并将玉圭紧贴地面,闭目感应,不断向邹衍汇报着地气流动的细微变化。
“主脉根基雄厚,已有三阶雏形,然深处有数处淤塞,需以金灵之力贯通。”
“北麓寒铁矿脉阴气过盛,需引地火余温调和,方能顺利牵引。”
“东南木灵支脉生机盎然,但过于分散,需以‘聚灵纹’收束……”
邹衍闭着双眼,完全依靠定脉罗盘的反馈和助手的汇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副极其复杂、立体的青木崖地脉网络图。他的手指在空中虚点,仿佛在拨动无形的琴弦,每一次点动,都对应着地底某处灵机节点的微调。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细致入微,不容半分差错。最终,邹衍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沙哑道:“地脉节点已勘定,共计一百零八处主节点,三百六十处辅节点。布阵!”
两名助手得令,立刻从随身的储物袋中取出大量早已准备好的布阵材料。不再是之前勘察用的小阵旗,而是一根根粗如儿臂、铭刻着繁复龙形纹路的青铜阵桩,以及一块块打磨光滑、内蕴灵光的各色灵玉板。
他们按照邹衍指引的方位和顺序,运转法力,将青铜阵桩狠狠地打入地底深处,直至没顶。每打入一根阵桩,地面都会微微一震,桩顶的龙形纹路亮起微光,隐隐传来低沉的龙吟之声。这是“锁龙桩”,用以固定和强化地脉节点,防止灵气在牵引过程中失控暴走。
而那些灵玉板,则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锁龙桩之间,彼此以特制的、掺入了“星辰砂”的灵纹线路连接。玉板上光芒流转,构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覆盖了整个后山乃至向外延伸数里的立体阵法网络基盘——这便是“融灵大阵”的雏形。
邹衍本人则负责最关键的核心区域。他在李敦豪洞府外围,选定了九个方位,取出了九面散发着强烈空间波动的“移山符”。
这并非普通的符箓,每一张都如同一面小型的石碑,通体由“空冥石”混合“息壤”炼制而成,上面用丹砂混合了金丹真人的本命精血,绘制着扭曲空间、挪移山岳的至高符印。
他神色凝重,以自身精纯的土系真元为引,口诵真言,双手如穿花蝴蝶,将九面“移山符”依次打入九个方位的地下深处。
符箓入地,并未消失,而是如同九颗心脏,开始与遥远的目标——那四条被选定的附属灵脉,以及一条从更远山脉中“借用”的灵脉——建立起了玄妙的联系。
准备工作就绪,真正的晋升仪式开始!
邹衍飞身至半空,立于融灵大阵的中心上方。他双手高举,体内金丹期的磅礴法力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注入脚下的阵法核心。
“融灵大阵,启!”
“九龙控火,定鼎山河!”
“移山符,敕令!引!”
三声大喝,如同惊雷炸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